罗汉果内生菌中乙醇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乙醇降解活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利用中药进行乙醇降解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利用罗汉果内生菌进行乙醇降解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传统培养分离法从罗汉果中分离内生菌,采用测定乙醇耐受性的平板法和重铬酸钾-硫酸法从中筛选具有乙醇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以乙醇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研究快速乙醇降解能力以及耐胃肠液实验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活菌制剂的潜力,以期为具有乙醇降解功能产品的研发提供新途径,为工业生产产品奠定基础。主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如下:(1)罗汉果内生菌株的分离从根、茎、叶和果实等组织中分离得到内生菌株共68株,其中从根部分离得到27株,茎部15株,叶片5株,果实21株。(2)乙醇降解菌株的筛选在实验的68株菌株中,17株对乙醇具有耐受作用,依据内生菌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从中挑选14株进行发酵复筛,最终从根部纯化得到的编号为G-1菌株表现良好。菌株G-1发酵液原液对浓度为8%(v/v)的乙醇(复配在PDB培养基中,下同,省略)作用1h时,乙醇降解率为(9.1±0.7)%;对浓度为10%(v/v)的乙醇作用24 h时,乙醇降解率为(16.7±0.3)%;对浓度为20%(v/v)的乙醇作用24 h时,乙醇降解率为(13.2±1.2)%。因此,选取菌株G-1进行菌株鉴定及后续研究。(3)菌株G-1发酵液乙醇降解发酵条件优化与菌株鉴定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探究各因素对菌株发酵液乙醇降解率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菌株G-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装液量200/500 m L三角瓶、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3 d,菌株G-1发酵液对浓度为20%(v/v)的乙醇作用24 h时乙醇降解率为(29.8±0.7)%,是相同条件下,优化发酵条件前菌株复筛时(13.2±1.2)%的2.2倍。菌株形态学观察:菌落表面突起,菌落高3~5 mm,呈絮状,菌丝呈白色,较为质密;背面为粉白色,略带有紫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着生于菌丝上,在顶端聚成卵形。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序列长度为534 bp,与镰刀菌属(Fusarium)同源性大于99%综合以上结果得出,菌株G-1为镰刀菌属菌株。(4)菌株G-1发酵液对乙醇快速降解能力测定及耐肠胃液分析通过对菌株发酵液的快速乙醇降解能力研究发现,在60 min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菌株G-1发酵液对三个乙醇浓度的降解率均有上升。说明菌株G-1发酵液具有对乙醇快速降解的特性,能在较短时间内对乙醇进行有效降解。模拟胃液环境研究结果显示,组间菌株G-1发酵液对浓度为20%(v/v)的乙醇降解率随p H值的降低而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菌株G-1发酵液在低酸(p H值=3.0~4.0)的环境下,2 h范围内能保持一定的乙醇降解的作用,作用1 h时发酵液乙醇降解率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72.5%~85.0%,2 h时发酵液乙醇降解率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52.6%~65.5%。模拟肠液环境研究结果显示,3个胆盐实验组组内具有相同的趋势,对浓度为20%(v/v)的乙醇降解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胆盐会影响发酵液的乙醇降解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4 h范围内仍具有较好乙醇降解的作用,作用1h时发酵液乙醇降解率乙醇降解率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69.3%~75.9%,作用4 h时发酵液乙醇降解率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57.5%~67.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得出菌株G-1发酵液在模拟人体内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乙醇降解能力,具有成为活菌制剂的潜力。(5)乙醇降解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化学成分预实验结果显示,在各相样品浓度为1 mg/mL时,正丁醇相活性最高,对对浓度为20%(v/v)的乙醇的降解率为13.5%。经过化学成分预实验测得该相含有蛋白质、多糖以及黄酮等。(6)活性部位的纯化及活性成分的初步鉴定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柱层析法对正丁醇相进行初步分离,结果显示,采用乙醇浓度10%为洗脱剂时洗脱下来的样品其乙醇降解率最高,达到(17.6±0.5)%。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该样品进一步纯化,结果显示收集的第4组洗脱液乙醇降解率最优,为(18.1±0.6)%。采用HPLC对第4组洗脱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 min时出现单峰,通过对其进行化学成分预实验,初步认定其为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从罗汉果内生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具有乙醇降解能力的菌株G-1(镰刀菌属),在模拟人体内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乙醇降解能力,初步认定起作用的为黄酮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找到了一个着力点,作为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他们教学能力的发展,既满足了当前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为学院开发线上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等服务。因此,本研究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对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且针对实际提出建议。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各式各样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优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强化学生的直接感知和体验。在信息化教学设备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教师统计和反馈课堂的教学信息更快捷方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
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还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无不说明一个问题——即全球经济在法律方面存在的漏洞,这也凸显出经济法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需要发挥经济法的价值与功能,化解市场中的矛盾,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因此,研究经济法的价值与功能对防范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B细胞受体通路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在恶性B细胞的生存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BTK抑制剂是临床研究治疗B细胞肿瘤及B细胞免疫疾病的重要药物。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成人套细胞淋巴瘤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B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已上市的5款BTK抑制剂,均为不可逆
目的:使君子(Quisqualis Fructus)是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医儿科之要药。目前使君子药材存在入药部位不统一,生、制不分,质控指标不合理等问题,现行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行业使用需求。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使君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旨在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1)对历代医药典籍中使君子的传统用法进行梳理与分析。(2)优化使君子薄层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当下,给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提供了"扎实肥沃的土壤",使得共享经济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本文简单介绍了共享经济,分析了当前共享经济在传统行业阻碍、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支持不到位、安全难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围绕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监管体系等方面,就相应的建议措施展开探讨。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为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规划,工业作为支撑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然需要提升其竞争力。但由于过去工业生产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枯竭等诸多问题,而环境规制就是针对环境问题所做出的防御、管控和治理。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实现绿色发展,不少学者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竞争力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考虑到我国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