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开发、制度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实质为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过程。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福音,但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其有时会变成一国或地区的危机。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带来两种效应,一是产出效应;另一种是"制度效应",即该行动会对制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自然资源开发度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制度变迁因素在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探索性地从各个制度层面打开资源开发负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黑箱"。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然后根据此,从理论上分析资源开发对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为全文提供理论支撑。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弄清楚"资源开发-制度-经济增长"这一影响路径,选择1991年-2014年中国29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政府体制、所有制、金融制度等三方面全面构建了制度指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在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省际间自然资源开发对制度、制度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通过上面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资源开发既可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也可以通过影响制度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负向作用,即资源开发会对好的制度产生弱化作用,使得好的制度没有起到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作用,或对不好的制度产生强化作用,加重不好的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具体为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会促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提高,弱化政府体制改革;促使国有经济比重加大,弱化所有制改革;促使金融市场化程度降低,弱化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干预度、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影响,金融制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正向作用。在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作用中,资源开发弱化所有制改革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影响程度最大,金融制度次之,政府体制最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制度创新视角为地区尤其是资源开发强度大的地区如何缓解资源开发带来的负效应,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人力资本异质型和同质型的区分和测算,并利用中国各省1999—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在不同人力资本条件下的环境影响机制,以此检验“污染天堂假说”是否存在于中国。 
婉霞患贫血症已有多年,奇怪的是服药打针均不见效,且近来反复出现黄痘,尿如浓茶色,疲乏无力。父母陪女儿又到医院检查。医生在查问婉霞的病史和家族中发现,婉霞的父母系姑表近亲婚配,再根据婉霞的血细胞分析检查,确诊她患的是“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贫血的原因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往日,人们对贫血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后天亏损”所致。但近年来发现,先天遗传也会发生贫血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引人瞩目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就是,国际产业在区域之间的次第转移、在某些特定区域的聚集与扩散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经济的次第发展。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
建立了六辊轧机辊系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弯辊力、轧辊横移量下辊系的弹性变形,并计算得出有载辊缝的凸度及边降值.分析比较了弯辊力和轧辊横移对板形控制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引起了世界性的瞩目。学术界普遍认为,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经济迅速增长给我国国内带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