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实质为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过程。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福音,但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其有时会变成一国或地区的危机。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带来两种效应,一是产出效应;另一种是"制度效应",即该行动会对制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是自然资源开发度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制度变迁因素在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探索性地从各个制度层面打开资源开发负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黑箱"。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然后根据此,从理论上分析资源开发对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为全文提供理论支撑。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弄清楚"资源开发-制度-经济增长"这一影响路径,选择1991年-2014年中国29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政府体制、所有制、金融制度等三方面全面构建了制度指标,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在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省际间自然资源开发对制度、制度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通过上面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资源开发既可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也可以通过影响制度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负向作用,即资源开发会对好的制度产生弱化作用,使得好的制度没有起到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作用,或对不好的制度产生强化作用,加重不好的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具体为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会促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提高,弱化政府体制改革;促使国有经济比重加大,弱化所有制改革;促使金融市场化程度降低,弱化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干预度、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影响,金融制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正向作用。在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作用中,资源开发弱化所有制改革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影响程度最大,金融制度次之,政府体制最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制度创新视角为地区尤其是资源开发强度大的地区如何缓解资源开发带来的负效应,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