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掺杂镉基Ⅱ-Ⅵ族半导体的磁性和电子结构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ll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磁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丰富物理内容和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众多研究者们的关注。在过去数十年,尽管过渡族磁性元素掺杂的稀磁半导体材料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以实现,但是这样的稀磁半导体面临着杂质原子团簇和铁磁性杂质相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实际中的应用。为了获得高于室温铁磁性和杂质原子均匀分布的稀磁半导体,研究表明通过d0元素替代阴离子可以获得稀磁半导体材料。随着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电子结构计算对既定材料电子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已经成为理解并调控物质材料的性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选择以碳掺杂的镉Ⅱ-Ⅵ族半导体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磁性形成的物理机制,为该类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以广义梯度近似和修正的Becke-Johnson势作为交换关联势,分别计算了碳原子掺杂硒化镉(CdSe)和锑化镉(CdTe)的磁性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个碳原子替代阴离子可使硒化镉和锑化镉均成为磁性半导体,其总磁矩为2.00玻尔磁子,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稳定的铁磁性可归因于类似于p-d交换的p-p耦合相互作用;阴离子空位对两种掺杂体系的磁性均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能计算表明,CSe和CTe都具有较低的形成能,预示着在适当的实验方法下,CSe和CTe是可以实现的,化学对相互作用(Chemical Pair Interaction)的计算结果表明,掺入的碳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预示着掺入的碳原子易于形成均匀的分布。研究结果证实了当杂质原子的电负性值大于(或者等于)宿主半导体中阴离子的电负性值时仍能够产生稳定的铁磁基态。
其他文献
随机粗糙面的散射问题及其逆问题一直都是计算电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微扰法求解分层随机粗糙面相关的电磁散射问题,对符合此分层模型的雪地环境相关的参数进行
肿瘤细胞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获得广泛使用的Logistic模型可以简单地描述这一过程的基本规律。生物非线性的理论运用随机数值模拟方法引入相关噪声得到肿瘤细
目前,各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还带来了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因此,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必要的.太阳能泵浦激光器是对太阳能的一种新的利用方式,且太阳能储量丰
本学位论文利用网络方程和广义无量纲的布洛赫定理详尽地研究了四边形多连通波导网络的光子特性。在这种网络系统中,相邻结点之间都由一维波导连接,即特征波长远大于波导直径,电
随着光通信和光子集成光路(PICs)的发展,各类光子器件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可能通过直接求解Maxwell方程组来得到解析解,而必须借助于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进行求解。计算机技
学位
左手材料是一种电场强度E,磁场强度H和波矢量K之间的关系呈现左手规则的介质材料,具备小型化、宽频带、低插入损耗等良好的性能。但是目前左手材料结构的工作频段都是单一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