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理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在发生的众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目前关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从复杂适应系统层面出发,研究现场不安全行为涌现现象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看作系统的涌现现象,探究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行为管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介绍了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安全行为相关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相关理论对施工不安全行为系统涌现的适用性。其次通过知识图谱和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建筑工人、管理者、组织以及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安全行为初始影响因素体系。再次运用集成的决策实验评价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初始因素的重要性大小,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为后文奠定了建模的基础。最后采用有限生成过程(CGP)建模方法建立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CGP模型,并且使用Netlogo和Mathematica软件结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主要从建筑工人自身角度、管理者对工人的影响、组织对工人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工人的影响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涌现性。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安全态度属性值能直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涌现;提高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安全培训属性值一方面能直接增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直接抑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组织安全氛围和环境的提升能间接影响管理者和建筑工人的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愈发重要,通过基坑的监测,可以及时获取多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基坑状态做出判断。如何根据已有的大量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对监测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并综合考虑多个监测指标,进行基坑综合状态评估与分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辽宁盘锦管廊大量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基坑单指标变形预测和多指标安全评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基坑预测的机器学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崛起,城市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导致我国的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愈演愈烈。以筏形基础为主的高层建筑群体凭借其良好的占地面积利用率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新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土木行业,BIM技术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地被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所认可。Revit是BIM系统中主要的建模软件。虽然目前它在工程实例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由于存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和易于建造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工程中,对于混凝土圆形截面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FRP约束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力学分析模型简易,所以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FRP约束圆形截面柱轴压性能的研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大多数混凝土柱都是方形或者矩形截面。除此之外由于设计需要、施工误
梁柱半刚性连接使结构在延性、耗能能力方面表现优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采用半刚性节点的结构体系抗侧刚度较低、侧移较大,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半刚接框架结构中加入支撑的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改进。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具有近乎相同的拉压受力性能,相较于普通支撑优势明显,将其应用到半刚接结构中既可以发挥半刚性节点的优点,同时可以提高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但
拼合柱是指由数根截面较小的规格材通过螺栓或者钉等连接而成的较大截面的木柱,可用于低层的住宅和商业木结构建筑。虽然其承载力低于胶合木柱,但该类无胶木柱加工简便,有利于减少胶粘剂对环境的影响。然而,拼合柱中的金属连接件会形成热桥,且不利于切割和回收再利用,因此木销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拼合柱连接件。常见的硬木销力学性能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应力松弛,不利于层板和木销的紧密连接。通过压缩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力学
我国辽中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漫长,供暖期天数为150天。通过前期实测调查发现,冬季农宅室内供暖现状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热需求,农户普遍表示希望提高室内环境温度,其原因在于多数农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既不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节能。由于辽中地区是严寒气候区中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利用覆膜缓冲空间与农宅集成应用是经济收入较低农户普遍采取的技术措施,既可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宅冬季
目前,冻融破坏已经成为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的重要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开展了破坏机理、力学性能、本构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冻融作用的复杂性和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多样性,此领域尚有研究发展的空间。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冻融循环后钢筋混凝土抗压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仍不够完善。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冻融循环后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研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中高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强度;其缺陷是缺乏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容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产生不可修复的损伤。为了实现结构可恢复功能的设计理念,针对结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联肢剪力墙,考虑到地震时其中的连梁及墙脚部分均易遭受严重破坏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摩擦型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联肢墙,包括消能墙肢和消能连梁的构造及恢复力模型,其抗震性能的主要优势为:消能墙肢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绿色低碳发展方法。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据统计,建筑碳领域排放量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高校建筑能耗随之不断增大,在城市能耗组成中,建筑面积仅占3%~7%的高校建筑能耗占到30%以上。因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其中分布在高烈度地区的超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加,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结构抗震设计常用的方法有传统抗震方法、减震或隔震方法、减震-隔震混合应用方法。目前关于结构的隔震设计与消能减震设计已有较大的发展,而减震-隔震混合应用技术仍在发展中。本文结合一栋拟建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探讨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减震-隔震混合抗震技术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做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