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蓝印花布的典型代表,是全国研究、开发、生产和传承民间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乡土气息及较强图案艺术性民族特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格调简洁朴素、高雅大方,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南通蓝印花布的发生与发展,在自然因素上主要依托棉纺织业在启海地区的兴盛,生产的工艺技术基础则是依托于蓝染产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从设计与装饰的角度考察的话,蓝印花布花板的创作的艺术个性决定了其装饰特点。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意涵是在长期的蓝印花布的制作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生产条件是蓝印花布产业兴盛的基础,产业的兴盛与市场的需求是南通蓝印花布彰显艺术装饰面貌、形成独特艺术语言的内在动力,而这种特殊的装饰语言需要以物化的生产工艺来实现。蓝染技术的传播与市场的需求是相互依存的,蓝染技术促进了蓝印花布市场的培育,蓝印花布的商品化又促进了技术的改良和装饰手法的创新。近代西方的工业发展对传统蓝印花布的生产冲击很大,市场被逐渐蚕食,新观念的解放与流行造成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南通蓝印花布的手工生产方式造成的艺术表现上固定程式限制了创造性的较好发挥,直至消亡的边缘。然而致力于拯救、恢复、保护、研究的民间工艺家没有放弃使南通蓝印花布重放光彩的机会,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这一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政府部门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后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帮助,使得南通蓝印花布又以特有的装饰语言吸引人们去探求和挖掘其背后的审美意义。南通蓝印花布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入今天的设计之中,而今天的设计创新要发挥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语言,探求文化和心灵上的融通。南通蓝印花布的装饰语言主要表现在外化的色彩的应用、图案的题材及构图的形式,而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则表现在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积淀下的对吉祥和幸福的追求,民间淳朴的色彩观念。外化的形式语言是民间生活的直观反映,色彩的选择除去工艺等制约条件外,为人们所喜爱的文化内因才是其色彩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并延续传统的内在文化动力。蓝自两色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的平凡朴素的生存观念,吉祥纹样所包含的深刻的宗族和伦理意义,都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录和展现。南通蓝印花布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应用首先要在大的设计概念之下展开,传统蓝印花布的使用功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逐渐缩减,同时新的设计应用形式也为南通蓝印花布的现代设计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南通蓝印花布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装饰语言上首先进行自身的改良和创新。这种创新有两种途径:一是运用工艺的改革创造新的色彩表现,取其形。或者丰富自身的图案表现题材内容,只取蓝印花布的精神内涵,形式符合现代审美需要。在装饰语言创新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进行形与意的借鉴和打散重构的创新,并将之和运用领域的不同要求相互贯通,形成新的面貌,彰显新的艺术表现力,创造新的经济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