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十一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各国联系加强,全球一体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世界多元化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民大众中推广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让人民大众真正掌握和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江泽民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确保人民大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在立场、观点、方法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思想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绪论本文共有三部分。本文的第一章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做好理论准备。同时论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探索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始终贯穿于上述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中。本文的第二章指出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和实现路径,本文的第三章阐述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价值,即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