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全新部署。位于生态功能区的村庄,生态敏感性强,需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而研究生态功能区农户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及其与农户生计之间的联系,并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理解二者间的耦合状况,可为进一步理解微观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和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供依据,为生态功能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提升和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村庄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的研究主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生态功能区农户类型进行划分;分析各类型农户可持续生计分化以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各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机制;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以可持续生计表征社会子系统,以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表征生态子系统,分析农户尺度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分化:(1)潭头村农户可分为务工型农户、多样型农户、务农型农户和经营型农户四种类型;(2)各类型农户在不同资本上表现出一定优势,经营型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最高,务农型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最低;(3)务农型农户贫困发生率与生计脆弱性高,自然灾害和低收入是农户致贫的重要因素;(4)农户生计资本存在社会关联性;(5)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会和金融资本对于农户选择不同类型生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土地利用生态效应:(1)各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呈现分异规律,务农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小于其他类型农户;(2)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负面效应主要为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这与农户过量施肥的行为密切相关;(3)不同类型农户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差异受其生计策略选择和生产要素投入差异驱动;(3)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1)各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生态效应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发展情景下农户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型存在差异;(3)可持续生计资本分化使得务农型农户向其他类型农户转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应降低,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得到提升。因此,需要转变农户土地利用生态效应滞后的现象,引导农户可持续利用土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户的生计资本,增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促进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