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新型免疫分子评分:一种结合免疫风险状态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预测模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仍是最常见及最恶性的肿瘤之一。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并非所有胃癌患者都能从化疗或者放化疗中获益。因此,鉴别不同的患者亚群是获得更有效辅助治疗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与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分子分类没有基于免疫风险状态来构建的。本研究目的就是寻求构建基于免疫风险状态的化疗敏感性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GSE26253构建试验队列,利用GSE62254和TCGA中胃癌数据构建独立验证队列。我们从immport数据库得到与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s),并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我们构建跟免疫风险状态相关的胃癌分子模型,并且计算出一个个体化的免疫风险评分。根据这个免疫风险评分,患者被分类进不同的风险组。本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均在R中进行。我们用对数秩检验计算了OS和DFS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亚组的高、低免疫风险评分之间的风险比。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了不同免疫风险组的免疫相关渗透信息。此外,为了探索风险评分在个体化临床决策中的指导价值,我们绘制了生存曲线并对不同风险组不同治疗策略的生存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分析,我们选择6个与生存密切相关的关键免疫风险基因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因素,包括BRD8、CCL25、CMTM3、FPR1、GDF10和LEPR。通过这些基因的风险系数和表达状态,我们计算了个体化的风险评分。我们发现这个评分在评价预后有很好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此外,研究发现术后化疗(P<0.001)及放化疗(P=0.006)均能为低危组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而且放化疗显著优于单纯化疗(P=0.027)。对于中危组的患者来说,术后放化疗能带来生存获益(P=0.002),而术后化疗并没有。高危组患者既不能从术后放化疗获益,也不能化疗中获益。研究结论:免疫风险评分结合了免疫风险状态及化疗敏感性,能为我们提供预后评价及辅助治疗指导。此外,它还能提高我们对化疗或者放化疗与免疫系统的契合点的认识,这可能对于未来拓展免疫治疗应用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通过大量的溶剂选择性实验,选取对大港减渣的16个超临界萃取物都具有优异溶解性能的环己烷为良性溶剂,并对每个萃取物分别进行KTIR分析,探索大港减渣所含基团的规律性。分析结果
用硫酸锆、硫酸氢钾分别代替浓硫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合成了环己烯,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分馏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锆、硫酸氢钾催化效果好,最佳用量为环
基于压汞试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14个矿区56件煤样储层孔隙的分形特征,通过分维数与煤储层渗透性的比较,得出孔隙体积分维数与煤储层渗流孔隙的渗透性关系.结果表明,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