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1在孕期LPS暴露致子代大鼠跨代遗传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孕激素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全球高血压病患已超11亿,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亦有近3亿,加之国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偏很低,我国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极为严峻[2]。因此,进一步阐明高血压的致病机制、寻求潜在有效治疗靶点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大量研究证实,孕期不良刺激与高血压发生发展亦存在重要联系。英国学者David Barker[3]曾提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认为高血压病的根源可追溯至胚胎发育时期。孕期营养缺乏、免疫炎症、毒素暴露等均使胎儿暴露于一个非正常调控的生长环境中,导致子代出生质量降低,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等患病率增加,甚有学者将此列为心血管病发病的第三大因素。因此,从生命早期探索高血压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学实验亦证实:孕期受如免疫过度激活等不良刺激后,会导致子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4]。SD大鼠在孕期给予LPS腹腔注射暴露可较好复制孕期感染模型。母体孕期LPS暴露可经由胎盘-胎儿发生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6等炎症因子明显增高;过度的炎症反应干扰宫内胎儿的正常发育并可能发生异常的遗传学修饰,最终导致子代发生高血压等病态表型。然而,其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另一严峻的现实是,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提示了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本模型中由LPS暴露所致的子代大鼠高血压能否实现遗传,特别是跨代遗传呢?如实现了遗传,又是何机制介导了本模型高血压的遗传呢?近年来多个研究团队进行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期找到调控血压的关键易感位点,但现有结果提示其在高血压遗传效应中所起作用远低于预期。提示对于高血压这一类多基因复杂性心血管疾病而言,通过传统方法寻找其遗传机制特别是跨代遗传机制收效甚微。而在表观遗传方面,目前心血管领域内的研究都仅限于表观遗传修饰在当代发病的作用,但还远未触及实质上的遗传、特别是跨代遗传的实现。而在其他疾病的跨代遗传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殖类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Anne C.Ferguson-Smith,Qi Zhou等先后证实了精子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异常、精子ts RNA遗传可至后代出现能量代谢异常等表型[5-7]。那么心血管一类的多基因复杂类疾病又是如何实现遗传、特别是跨代遗传的呢?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为进一步探索高血压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可能。机体、细胞能借由基因组重编程对环境产生差异性的应答。那么固定的DNA蓝本是如何灵活应对环境信号的改变呢?表观遗传学修饰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cro RNA等途径,实现对外界刺激的相对快速的应答[8]。目前已证实,营养不良、炎症刺激等外界不良刺激可导致机体产生过度氧化应激,进而诱发异常表观遗传修饰[9,10]。外源刺激持续作用致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稳态,使得机体处于过度氧化应激状态,进而诱发下游靶基因的相关表观遗传学修饰[11]。在孕期LPS暴露的模型中,氧化应激异常增高是明确的;那么是否由于异常的氧化应激导致了相关靶分子发生异常表观修饰,进而诱发了高血压的跨代遗传呢?综上,我们提出假设:1、孕期LPS暴露能够导致子代大鼠尿钠代谢障碍、血压升高及其跨代遗传;2、孕期LPS暴露所致的子代高血压跨代遗传是由异常表观遗传修饰介导的。3、氧化应激水平的异常增高是孕期LPS暴露后异常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触发因素。因此,本课题将重点探究孕期LPS暴露致子代大鼠高血压的分子机制、实现高血压跨代遗传的遗传机制,同时对表观遗传异常改变的上游触发因素进行探索。研究方法:1.观察孕期LPS暴露后各代大鼠血压、尿钠排泄情况通过袖尾法、植入子遥测法测量血压;以代谢笼检测大鼠24小时尿钠排泄情况。明确孕期LPS暴露能否导致子代大鼠高血压,子代高血压表型能否跨代遗传。2.寻找致子代大鼠高血压的关键分子、检测并验证其致高血压作用对肾脏组织完成m RNA测序。qRT-PCR和WB检测肾脏靶分子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靶分子的抑制剂,明确靶分子在致高血压及尿钠代谢障碍中的作用。3.检测靶分子外显子突变情况、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相关组蛋白修饰对靶分子表达的影响对肾脏组织进行靶分子基因的外显子区测序,明确有无突变;对靶基因启动子区进行甲基化测序,明确组间有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筛选组蛋白相关修饰明确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方法,明确组蛋白修饰在靶基因启动子区的沉积水平。进一步证实异常表观修饰在靶基因功能异常中的作用。4.检测LPS暴露后氧化应激水平;利用Tempol抗氧化处理、逆向证明氧化应激在表观遗传修饰中的作用检测LPS暴露MDA、SOD水平,检测LPS组和LPS+Tempol组H3K9me2-Rac1及下游分子变化等,了解异常表观修饰可能的触发因素。研究结果:1.孕期LPS暴露可以诱发子代大鼠血压升高和尿钠排泄障碍。进一步传代发现,孕期LPS暴露所致子代高血压表型可持续传递到F3代。在F4代中,尽管在基础状态下,组间血压未见明显差异;但组间在盐敏感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孕期LPS暴露组F4在高盐(8%HS)饮食诱导后,血压升高和尿钠排泄障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m RNA测序筛选得到Rac1分子。Rac1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在LPS组子代大鼠肾脏组织中显著高于对照组。F1代中LPS组子代鼠血清醛固酮含量未见明显差异但肾脏MR核转位及下游ENa Cs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可使LPS组子代大鼠的血压上升、尿钠排泄障碍明显改善,MR入核及下游ENa Cs表达水平明显回降。3.孕期LPS暴露后,F1代肾脏组织Rac1基因的外显子区未见突变;Rac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检测亦未见明显差异。孕期LPS暴露后各子代的H3K9me2表达均显著降低、其在Rac1启动子区的沉积水平亦明显下降。孕期LPS暴露后,孕鼠和F1代子鼠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在应用Tempol后,F1代H3K9me2表达及其在Rac1启动子区的沉积水平均明显回升,Rac1-MR信号及血压情况均明显改善。4.H3K9me2的去甲基化转移酶KDM3b在F1代LPS组卵巢组织表达增高,而F2、F3未见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发现F1代LPS组卵细胞中KDM3b明显增高、H3K9me2降低。应用Tempol后F1代卵细胞的KDM3b和H3K9me2异常变化得到明显改善,同时F2代肾脏组织的H3K9me2表达及其在Rac1的沉积水平、血压均明显恢复。结论:孕期LPS暴露后使得各代肾脏H3K9me2表达及其在Rac1启动子区的沉积水平明显下降,并导致Rac1在各子代表达异常增高,并诱发下游MR入核增强、下游ENa Cs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水钠代谢障碍、钠水潴留,最终导致跨代遗传性高血压的发生。氧化应激是KDM3b功能异常及H3K9me2异常表观修饰的触发因素,而卵细胞是本模型高血压跨代传递的重要遗传介质。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肠缺血再灌注(I/R)通常发生于多种病理过程中,例如创伤、失血性休克、肠梗阻、严重烧伤、小肠移植和其他一些大的手术。急性小肠I/R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肠上皮损伤,导致肠上皮屏障功能丧失,引起细菌易位,进而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最终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当肠I/R损伤发展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败血症时,死亡率特别高。肠I/R损伤的潜在机制非常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屏障功能障碍在肠I/R损
背景:随着核能、放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航天飞行等的广泛应用,人类受到放射损伤的几率不断增加。放射对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除可破坏造血系统外,对骨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进而引起骨质的快速丢失。骨质疏松通常是放射治疗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强,骨的微结构被破坏以致患者易发生骨折。放射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放疗后
背景和目的:精准监测麻醉深度(Depth of anesthesia,Do A)对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非常重要。随着精准医学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对麻醉深度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寻高精准度的麻醉深度监测新方法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麻醉深度监测尚无评估的“金标准”。研究发现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供应小肠和系膜的动脉血液急剧减少或引流静脉受阻,不能满足小肠生理代谢需求而引起小肠系膜缺血损伤,甚至缺血坏死。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AMI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临床上成为急诊科、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关注的热点。AMI属于急腹症范畴,腹部疼痛症状与体征不相对称,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会导致很高的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目前,世界范围内超过50%的人口感染了该病原菌。自从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发现H.pylori以来,随后的大量研究证明,H.pylori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Gastric cancer,GC
目前国内外对茶叶的品质评价基本采用人工评审的方式,在评价茶叶的色泽时,结果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误差。为了保证评审时的统一标准,为茶叶色泽类型评定提供数字化依据,本文基于GA-BP算法对红茶的干茶、汤色、叶底色泽分类进行了研究。以高精度的色差仪的测试结果作为基础颜色数据来源,通过遗传算法(GA)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探究红茶不同色泽类型的人工感官评价与L、a、b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次研究
针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逆变器故障风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三相定子电流数据进行标幺化和单位电周期电流数据筛选处理,降低电机驱动系统变转矩、变转速工况对故障诊断效果的影响;然后,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发挥其提取故障特征和抗噪优势,实现逆变器故障诊断。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了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模型,通过故障注入
研究背景和意义:足部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容易罹患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这种以周围神经损害及缺血为特征的足部溃烂,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足。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中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比例从15%到20%不等,这其中大约20%的患者需要接受截肢治疗[1],而截肢对患者来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糖尿病溃疡创面延迟愈合涉及多种复杂机制,目前关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病理
Th17细胞是一种CD4+辅助性T细胞(CD4+Th)的亚群,表达细胞因子IL-17A,以及IL-17F、IL-26、IL-22、IL-2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尤其是IL-17A是Th17细胞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的基础。Th17细胞在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第一部分孕激素通过调控YAP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及心脏损伤修复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心肌细胞的大量丢失是导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实现对心肌梗死的彻底治疗,最根本的策略是应用有收缩能力的细胞来代替坏死的心肌,即通过心肌再生彻底治疗心肌梗死,恢复心功能。大量研究证据显示,心肌细胞增殖是心肌再生的主要来源,但哺乳动物在出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