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i链是一种非多态性的Ⅱ型跨膜蛋白,其中一个重要功能是确保新合成的MHCⅡ分子的胞内转运。MHCⅡ-Ii复合体的内体分选信号已被证明为Ii链胞浆尾部的两个独立的亮氨酸基元,即Leu7/Ile8和Pro15/Met16/Leu17。鸡Ii链胞浆尾部含有Leu8/Ile9和Val17/Leu18两个基元,但基元周围氨基酸是否对内体定位功能发挥作用还未见报道。我们利用大引物PCR定点突变法,将鸡Ii链胞浆尾部两个基元及其基元周围氨基酸分别突变为丙氨酸(Ala),然后连接到pEGFP-C1载体中,构建一系列突变体。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转染方法,将突变体转染到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Ii融合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两个基元可以独立调控Ii分子的内化;突变Glu3、Glu4、Gln5、Ile9、Ser10、Ser15、Gly16、Val17或Pro19时,融合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浆,Ii分子内化功能丧失;而突变Arg6、Asp7、Ser11、Asp12、G1y13或Ser14时,融合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内体,Ii分子内化功能保持。结果表明,鸡Ii链胞浆尾部两个亮氨基酸基元具有独立地内体定位信号功能,同时,两个基元功能的正确发挥需要周围氨基酸特定的空间结构支持。各类动物Ii链的跨膜区是进化中最保守的部分。研究发现,跨膜区在Ii分子自身聚合成三聚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缺乏胞外区的情况下,跨膜区可以使Ii有效聚合成三聚体状态。已证实人Ii链跨膜区Gln47,Thr49和Thr50三个氨基酸对MHCII-Ii复合物的形成是必须的。我们应用大引物PCR突变法,将鸡Ii基因的Gln47和Thr50氨基酸突变,构建了C1-Q47A和C1-T50A重组质粒。同时,MHCⅡ分子的α链和β链被亚克隆到pEGFP-N1载体,构建了GFP-α、GFP-β重组质粒。我们将C1-Q47A或C1-T50A和GFP-α、GFP-β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对鸡Ii链跨膜的功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突变Ii链跨膜区Gln47或Thr50氨基酸后,MHCⅡ-Ii复合物的形成受限。Ii链可以应用于构建Ii-抗原表位嵌合体。一些研究者用Ii链序列作为基本的框架,将CLIP区用CD4+T细胞抗原表位基因序列替代,将该嵌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嵌合体中的抗原表位能够有效地呈递给T细胞。关于鸡Ii分子CLIP替代的DNA疫苗目前没有研究报道,我们利用3轮重叠PCR将鸡Ii基因的CLIP区去除,此时恰好形成了一个HindⅢ酶切位点,再通过常规PCR扩增NDV的F343抗原表位基因,该基因片段长33个氨基酸,两段带有HindⅢ酶切位点。将F343基因通过单酶切连接入Ii分子内,构建了C1-Ii-F343内源性靶向抗原表位嵌合体DNA疫苗。同时,构建了C1-F343非靶向DNA疫苗作为对照。30只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用内源性靶向DNA疫苗(C1-Ii-F343)和非靶向DNA疫苗(C1-F343)于股四头肌进行免疫,生理盐水、C1和C1-△CLIP作为研究对照。经过3次免疫后,取外周血对小鼠的体液免疫进行检测,免疫结果显示,只有C1-Ii-F343和C1-F343免疫组小鼠可以检测到针对F343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分别达到6400和1600,内源性靶向DNA疫苗组明显高于非靶向DNA疫苗组。构建抗原表位DNA替换鸡Ii分子的CLIP片段基因疫苗,为NDV的双靶向疫苗奠定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