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两份"标准"分别对初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具体的要求,并列出了"建议阅读"的篇目,其中现代文学名作12部,初中生"建议阅读篇目"3部,高中生"建议阅读篇目"9部.
"新课标"的出现,是我国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讯号.它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老舍、鲁迅、冰心、茅盾、巴金、沈从文、郭沫若、曹禺、朱自清等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来.良好的大的外部环境有了,但当代中学生们能否象"新课标"中"建议"的那样,对12部现代文学名作完整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真实的阅读状况如何?他们能读到什么程度?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带着种种问题,我先后几十次走进淄博市各中学校园,与学校领导交换意见,和广大教师座谈,与学生沟通交流,最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淄博市9所中学的2580名学生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调查发现,"新课标"给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变化,但仅就中学生现代文学名作的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暇顾及现代文学名作的阅读,广大中学师生仍在围绕着中、高考"指挥棒",在传统的老路上行走,且渐行渐远.本文通过详尽的数据揭示了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从教育体制、学校制度、读书环境、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学生本身等几个方面深层剖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1、阅读时间严重不足.2、中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名作阅读重视不够.3、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4、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5、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当前,影响中学生阅读现代文学名作存在诸多障碍:1、中学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成为被遗忘的角落.2、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实际的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学生的阅读动机有三类:教师的要求;朋友的影响;自我的需要.3、学生阅读"建议阅读篇目"缺乏必要的指导.由此可见,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论文对当前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学校要有意识地填补文学阅读真空,创造良好的文学阅读环境:1、学校图书馆建设应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2、对学生的引导要针对年龄特征.3、组织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用"经典"作品奠基中学生的灵魂.4、组织好阅读引导,加强对阅读的科学研究.5、要建立学生阅读评价机制.(二)教师应采取具体而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1、充分利用课堂,提高阅读能力.2、倡导"有声"阅读,营造读书氛围.3、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4、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5、给以方法指导,授之阅读技巧.
论文第三部分,是由调查引发的思考,即面对中学生远离文学名著的真实的阅读现状,应如何拉近中学生与名著的距离?论文从7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论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