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能源供给增速缓慢,能源需求却急剧上升,使得中国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地扩大。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的能源问题。此时,开展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能源OFDI)已经成为了中国开拓及利用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中国能源OFDI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行投资选址,降低能源投资风险,扩大能源投资规模,增强能源投资质量是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能源OFDI的现状。然后,在以往重要的OFDI理论以及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距离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使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003年至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一步构建拓展引力模型,分析中国能源OFDI的区位选择如何受到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四个维度下的国家距离以及能源禀赋、技术禀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从国家距离的影响效应而言,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四类国家距离因素对我国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制度距离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虽然对中国能源OFDI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但已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2)从禀赋因素的影响效应而言,东道国的传统能源禀赋、新能源禀赋以及技术禀赋对我国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均呈现促进作用。中国企业在考虑能源OFDI时,首先考虑投资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而后依次考虑新能源较丰裕国家、传统能源较丰裕的国家。东道国的新能源禀赋对我国企业的吸引力逐渐加强,新能源禀赋成为了我国能源OFDI区位选择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3)从能源禀赋、经济距离两者与制度距离的交互影响而言,制度距离与能源禀赋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的交互影响更为显着。(4)与中国签订BIT双边投资协议与FTA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更易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其中中国企业更倾向投资于与我国签订FTA协议的国家,并且能源投资规模也更大。(5)经济距离不同、制度距离不同、资源丰裕程度不同国家的因素与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差异。新能源较丰裕、制度距离较小的发达国家更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6)“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对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抑制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企业倾向投资于经济距离较大、制度距离较小、新能源较丰裕的国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我国企业在进行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时,需重视各维度国家距离的差异影响,重点关注制度距离的抑制作用,还需充分考虑东道国新能源禀赋的促进作用,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与FTA自由贸易协定对能源OFDI区位选择的促进作用,制定符合沿线各国的投资计划,从而加强能源国际化投资的收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