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成长问题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把教育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人才成为关键资源,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关注学生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特殊形式,吸引了各界关注。寄宿制学校起源于英国公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2001年国家“撤点并校”政策的出台迅速发展开来,在“寄宿热”的同时,寄宿制学校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寄宿生的成长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学校中的特殊存在,它们既不同于走读式学校,又不同于城市里的学校。一方面,学生住在校内,承担着与家人空间上的阻隔;另一方面,因农村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学校的发展又承受着财政紧缺的压力。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集体主义意识,但也容易造成学生和家长的情感疏离、弱化学生与社会的交流、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访谈法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当前学生成长中的现存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问题突出、身心发展不良、课业负担较重、品德发展受阻四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寄宿生的情感关怀被忽视、传统教育体制的偏颇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为了促进寄宿生的全面发展,可采取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唤醒教师“替代父母”的意识,对学生的关心从控制走向关怀、从当下走向未来、从规定走向生成。第二,完善学校教育体制,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组织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结构、提高生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考核。第四,改善学校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
其他文献
以一个新的视角即20世纪中国历史主题与文学思潮衍变为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寻求中国20世纪文学的宏观规律。作者认为文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一世纪后半期——历史的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输出,在某种意义上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同时,必须认识的到是,有生力量的输出打破了家庭结构原本
瓷器上的浅绛彩瓷画,属于瓷器上的文人画,尤其是那些浅绛写意山水画,别有一种意境,气韵不凡,开辟了一条瓷器上绘画的新路子。
针对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损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测量出常压及真空条件下1064nm激光对CCD及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阈值、损伤阈值及完全损坏阈值.实验
期刊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在叙事方法上很独特,它突破了单一的叙事手法,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来结构全书。这种三人称转换的叙事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新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快水管单位改革,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
在分析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红外成像系统非均匀性校正原理,从数字图像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校正方法,提出了因子加权校正结构,并给出了其硬件实现.利用该方法
叙述学界一般认为叙述人称统一于第一人称。实际上,第一人称并非一种自足的叙述形式,叙述人称统一于第三人称。叙述人称的两个变量是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从第一人称主人公叙
<正> 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比较起来,第二人称叙事算得上是后起之秀,但它却不能后来居上。其原因在于第二人称叙事虽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而运用范围却受到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