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背景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我国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能否顺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没有质量的数量发展是没有意义的。重新认识和解决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了本研究选题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以界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为前提,全面讨论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诸多特点,为分析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做出了理论铺垫; 第三章着重探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条件下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对质量的作用及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并分析了影响质量提高的一些阻碍因素; 第四章针对前一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某些教育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对策和建议:高校应该以发展方向和定位为主线,以特色发展为原则,在转变观念和解决物质条件缺乏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制度为保障,依靠信息公开和市场机制等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本研究力图贴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力求比较全面通过对一些影响要素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对质量的综合作用,从更加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在对策实施上,力求突出大众化背景下质量研究的特殊性,突破仅仅从数量上认识质量的误区,从“质”的变化来解决质量困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提出更为合理的、可行的解决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为了管理、评估和促进科学技术为本国社会发展服务,也为了评价和比较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与社会发展水平,近半个世
目的采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SUP-B15/R研究伊马替尼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法对比找出伊马替尼耐药株SUP-B15/R与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在寒冷的季节时,对热力的供应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多,而生活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也能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