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为抢占留学市场份额,英国高等院校广泛采用PSE课程(Pre-sessional English Course)以吸引更多语言能力未达到标准入学要求的国际学生,故充分了解PSE课程的发展脉络和运行模式探究PSE课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本研究以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PSE课程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两年对230名中国大陆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9份,未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1份。结合Deardorff过程发展模型并使用SPSS24对有效问卷进行归纳分析,了解到两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上的差异;其次,基于Astin I-E-O概念框架原理,本研究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挖掘可能会影响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其他因素。最后,基于研究,尝试对PSE课程的有效性做出判断。通过文献梳理和观察发现:从最初的四校联盟到BALEAP的成立,英国PSE课程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并衍生出独立的课程体系即EAP课程;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具有本地化性质并呈现出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1)参加与未参加PSE课程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性较为显著,但均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2)两类学生在跨文化知识维度上的差异性非常显著:参加PSE课程的学生在跨文化知识层面上有明显的优势,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技能和跨文化内在收获维度上的差异性较低,在跨文化外在收获上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海外经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知识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本科教育背景对跨文化态度有极强的影响;父亲教育程度对学生的跨文化内在收获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数据并结合PSE课程的发展综述,本研究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PSE课程在帮助中国大陆留学生从本国到他国文化与环境的过渡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术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