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芪参药对调节脾虚小鼠体重、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探讨芪参药对调节脾虚小鼠免疫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用番泻叶水浸剂灌胃建立脾虚小鼠模型。将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按蛇行分组法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给药组(黄芪﹕人参=2﹕1)、芪参药对大剂量组(黄芪﹕太子参=1﹕4)、芪参药对中剂量组(黄芪﹕太子参=1﹕2)、芪参药对小剂量组(黄芪﹕太子参=1﹕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为模型组。各组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阳性药、芪参药对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灌胃治疗,连续给药l0天,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体重,并对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等变化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阳性给药组和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均能使脾虚小鼠体重增加,尤以阳性组和大剂量组最为明显;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增加脾虚小鼠体重作用相当。
2. 生理盐水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亦明显下降;阳性药组、芪参药对大剂量组能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与阳性药组相比,芪参药对大剂量组RBC-C3b-RR,RBC-IC-R无明显差异,芪参药对中剂量组、芪参药对小剂量组有明显差异,表明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改善脾虚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作用相当,而芪参药对中剂量组、芪参药对小剂量组无改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作用。
3.阳性给药组及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尤其以芪参药对大剂量组更为有效。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相比,提高脾虚小鼠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且芪参药对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相比提高脾虚小鼠的脾脏系数无明显差异。
4.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生理盐水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8+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3+和CD4+无明显差异。阳性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D8+均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上升。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给药组相比,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芪参药对中剂量组、芪参药对小剂量组与阳性给药组相比,CD8+、CD4+/CD8+比值有显著差异。
5.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阳性给药组及芪参药对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脾虚小鼠吞噬指数K值,阳性给药组及芪参药对大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脾虚小鼠校正吞噬指数α;与阳性给药组相比,芪参药对大剂量组、芪参药对中剂量对吞噬指数K值无明显差异,芪参药对大剂量组对校正吞噬指数α无明显差异,表明芪参药对中剂量组对脾虚小鼠吞噬指数K值的影响与阳性给药组相当,芪参药对大剂量组能替代阳性给药组明显促进脾虚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结论:
1.本实验结果表明,用中医苦寒泻下法的原理,取番泻叶水浸剂灌胃建立的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脾虚证疾病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2.阳性药和芪参药对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均能使脾虚小鼠体重增加,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增加脾虚小鼠体重作用相当;
3.阳性药及芪参药对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均能显著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器官的重量;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提高脾虚小鼠的脏器系数作用相当;芪参药对中剂量组能替代阳性药组提高脾虚小鼠的脾脏系数。
4.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改善脾虚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作用相当,而芪参药对中剂量组、芪参药对小剂量组无改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作用;
5.芪参药对大剂量组与阳性药组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且使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得以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治疗效应。
综上所述,黄芪、太子参药对大剂量组能够替代黄芪、人参组显著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器官的重量、且使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