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石蜡切片及高碘酸希夫染色法(PAS)和阿利新兰-高碘酸希夫染色法(AB-PAS)、透射电镜法、ELISA法以及荧光定量PCR法对应用益生菌后雏鸡肠道—回肠、盲肠、结肠杯状细胞数量、肠液黏蛋白MUC2含量及肠道MUC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益生菌对雏鸡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及黏蛋白MUC2含量的影响,为益生菌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降低雏鸡肠道疾病的发病几率。实验结果发现:1.雏鸡应用益生菌后,其回肠、盲肠、结肠的杯状细胞总数和酸性、双染、中性杯状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雏鸡,其中,益生菌应用雏鸡回肠、盲肠杯状细胞总数均于饲喂益生菌后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结肠杯状细胞总数于饲喂益生菌后1-7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益生菌应用雏鸡回肠酸性、双染杯状细胞数分别于饲喂益生菌后4天和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益生菌应用雏鸡盲肠双染杯状细胞数于饲喂益生菌后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益生菌应用雏鸡结肠酸性、双染杯状细胞数均于饲喂益生菌后1-7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中性杯状细胞于饲喂益生菌后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结果表明益生菌能够提高雏鸡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强雏鸡肠道的黏膜免疫功能。2.雏鸡应用益生菌后,其回肠、盲肠、结肠肠液MUC2含量及回肠、盲肠、结肠MUC2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雏鸡,其中,益生菌应用雏鸡回肠、结肠肠液MUC2含量分别于饲喂益生菌后1-7天和1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益生菌应用雏鸡回肠、盲肠和结肠MUC2mRNA表达分别于饲喂益生菌后1-4天、1天和1-7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表明益生菌可以调节肠液MUC2含量,上调MUC2基因的表达,提高肠道的润滑和保护作用,增强肠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3.超微结构检查发现:雏鸡应用益生菌后,肠道杯状细胞的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以及分泌的黏蛋白均较对照雏鸡数量增多,表明益生菌能够促进杯状细胞细胞器的生长以及黏蛋白的分泌。4.试验中应用的两种益生菌,乳酸杆菌对杯状细胞数量和黏蛋白MUC2含量的影响作用优于双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