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者将其在刚果地区六个月的经历写成了这部作品。它是康拉德丛林小说的一部杰作,其间详细阐述了其灵魂深处的矛盾,以及欧洲文明和非洲原始状态的冲突。在这部小说中,康拉德用犀利的语言揭露并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因而很多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具有超越其时代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康拉德又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他身处西方世界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暴露了他的殖民主义态度以及对殖民主义的维护。约瑟夫·康拉德思想的矛盾性与其成为著名作家紧密联系。其矛盾心理生动地体现在康拉德既支持又质疑当时的文化思潮的作品中。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受到时代的影响。但是他对当时文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是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康拉德生活在维多利亚晚期向现代主义文化过渡的时期,他的思想兼容浪漫思想又反对浪漫,保守中又包含叛逆心理。因此,他的文学作品蕴含了19世纪和20世纪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黑暗之心》是康拉德最重要也最闻名于世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意义却充满模糊性,其间展现了诸多矛盾无法解决。本论文以这部小说为例,目的在于揭示康拉德矛盾心理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矛盾心理形成的原因。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依据,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他的理论详细阐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本质。从历史角度来看,该作品具有时代进步意义,但同时又受到当时时代的影响,作者不可能摆脱其意识中潜在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析康拉德的生平和他的文学作品,国内外研究历史,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本论文的研究焦点。第一章到第三章是论文的第二部分。每章分别解析康拉德对黑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态度及其各自在文本中的体现。第一章分析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分歧心理。一方面,康拉德表现出作为殖民主义者的优越感,视他们为朝圣者,并对主人公科尔茨的野心进行详细阐述。另一方面他也揭露了白人的贪婪和注定失败的命运,同时无情的揭露他们为虚伪的骗子。第二章介绍康拉德对非洲以及当地居民既蔑视又同情的矛盾态度。他歧视黑人,视非洲大陆为“他者”世界,但另一方面对黑人活力充沛和自然之美表现出赞扬之情。论文第三章解析康拉德对帝国主义的矛盾看法,表达了他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及质疑,但时代的局限性使他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进行掩饰,文化的冲突也使得其无法在殖民地安稳立足。第四章阐释康拉德矛盾思想形成的原因。最后是论文的结尾部分。康拉德的矛盾心理给予读者阐释的自由,也给予学者更大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