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电化学氧化降解气态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氮、含氧、含硫杂环化合物以及烷基硫醇类化合物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较广,这些物质随工业废气进入大气环境后,极有可能会随着大气的运动而迁移,进而对大气、土壤以及水质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其特殊分子结构,往往具有臭味、生物毒性和“三致”性,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对此类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吸收-电化学氧化联合方法,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液体吸收转移至液态,再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促使杂环化合物的环状结构断裂,得到可生化性更强的小分子有机酸,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的去除杂环化合物和烷基硫醇类化合物。本文选择了几种典型的含有S、O和N元素的杂环化合物以及烷基硫醇类化合物进行研究,分别是噻吩、四氢呋喃、吡啶以及乙硫醇。根据各物质水溶性的差异,选择水或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在自制吸收装置上将模拟废气中的目标污染物转移、富集至液态。以Pt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或非水Ag/Ag+(RE)为参比电极,利用线性伏安扫描法(LSV)考察上述化合物在改性二氧化铅电极(β-PbO2)上的氧化行为和特性。进行完上述工作后,再以二氧化铅作为阳极,以不锈钢网作为阴极,对上述四种代表性物质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以达到对这几种物质的分子构架进行破坏,消除其毒性或臭味的目的,对电化学氧化处理进程中的上述四种物质进行浓度的分析,以及对反应中产生的中间物质进行检测,从而推断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降解机理,并发现其中的共性规律。此外,通过动力学模拟考察电流密度、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电化学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用水作吸收剂,在自制填料吸收塔中吸收模拟废气中的吡啶有非常好的效果,在进气浓度100-10000 mg/m3的范围内均能够稳定的净化气流中吡啶,吸收效率可达95%以上。伏安线性扫描的结果表明吡啶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均能在β-PbO2电极表面氧化,酸性条件下氧化峰出现在1.05Vvs. SCE,碱性条件下则为0.95Vvs. SCE。扫描速率与氧化峰电位、氧化峰电流的相关性说明吡啶的氧化是一个表面控制的不可逆反应过程。在pH 4.0, Na2S04电解质浓度0.2mol/L,电流密度150mA/cm2的条件下,100mg/L的吡啶可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完全降解最终生成草酸、甲酸和反丁烯二酸,离子色谱并未检测到NH2OH、NO2-或N03-的存在,这可能是因为中间产物极易被氧化并以N2释放。室温常压的条件下,通过动力学模拟分别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和不同吡啶初始浓度对吡啶电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说明,吡啶的电化学氧化反应与表观拟一级动力学相符,当初始浓度一样时,电流的密度增大会加快吡啶的降解速度,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吡啶的电化学降解并无显著影响。(2)用水作吸收剂,在自制填料吸收塔中吸收模拟废气中的四氢呋喃有非常好的效果,当进气浓度为3000 mg/m3,吸收效率为95%。伏安线性扫描法结果表明,四氢呋喃在氯化钠和硫酸钠电解质体系中均能在β-Pb02电极表面上发生氧化反应,在pH5.5, 25mV/s的条件下氧化峰电位分别为1.30V和1.20Vvs.SCE。在室温常压的条件下采用β-Pb02电极电化学氧化四氢呋喃,先后对电解质的种类、用量,电流的密度以及四氢呋喃的起始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NaCl电解质对降解反应效果最好,实验条件为pH=3,电流密度是50 mA/cm2,NaCl用量是10 g/L,可以在3小时内将起始浓度是200 mg/L的四氢呋喃彻底降解,并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在相同的初始浓度下,电流密度越大,四氢呋喃降解速度越快,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其电化学降解并无显著影响。使用HPLC对中间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丁二酸是降解过程的主要中间产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没有检测到2-羟基四氢呋喃等中间产物,说明.OH在降解过程中能够直接断开四氢呋喃环。在相同的初始浓度下,电流密度越大,四氢呋喃降解速度越快,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四氢呋喃的电化学降解并无显著影响。(3)用离子液体[BMIM]BF4作为吸收剂,在自制吸收装置上可将模拟废气中的乙硫醇从气态转移至溶液当中,[BMIM]BF4对乙硫醇的饱和吸收量高达0.73g/10g,远高于水和己二酸二辛脂(DEHA)。伏安线性扫描结果表明乙硫醇在离子液体[BMIM]BF4电解质体系中能在β-Pb02电极表面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峰电位分别为1.35Vvs.RE(25mV/s),反应无需添加其它电解质,也不需要调节溶液的pH。室温常压的条件下采用β-PbO2电极电化学氧化乙硫醇,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乙硫醇初始浓度为4000 mg/L的条件下,反应90分钟后可完全去除乙硫醇并生成乙酸,S原子则被氧化成硫酸根。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在相同的初始浓度下,电流密度越大,乙硫醇降解速度越快,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乙硫醇的电化学降解并无显著影响。(4)用离子液体[BMIM]BF4作为吸收剂,在自制吸收装置上可将模拟废气中的噻吩从气态转移至溶液当中,[BMIM]BF4对噻吩的饱和吸收量高达0.65g/10g。伏安线性扫描结果表明噻吩在离子液体[BMIM]BF4电解质体系中能在β-Pb02电极表面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峰电位为1.15Vvs.RE(25mV/s),反应无需添加其它电解质,也不需要调节溶液的pH。室温常压的条件下采用β-Pb02电极电化学氧化噻吩,在电流密度为50mA/cm2,噻吩初始浓度为1000mg/L的条件下,反应60分钟后可完全去除噻吩并生成草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S原子则被氧化成硫酸根。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在相同的初始浓度下,电流密度越大,噻吩降解速度越快,而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噻吩的电化学降解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吸收-电化学氧化联合法可以有效地将废气中的吡啶、四氢呋喃、噻吩和乙硫醇吸收富集至溶液中,再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破坏上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使其转化为易于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机酸,从而实现脱毒、脱臭的目的。这种联合方法为处理难生化降解的杂环化合物以及烷基硫醇化合物类废气提供了一种更为清洁有效的全新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平面双核酞菁与单核酞菁在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与单核酞菁相比,平面双核酞菁普遍具有更大的共轭体系,阐述了在分子稳定性、脱硫催化、电催化等方面的优异的
采用超效率模型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以克服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有效的决策单元无法做进一步区分的困惑。研究发现,2008-2010年,安徽省17个城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教学环境、任教者素质、学校机制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和开展试点尝试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
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对其本质属性的解析是构建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基础,也是正确的公共关系观念得以传播的前提。笔者试图从公共关系本质属性和特征两个方面,探
<正> 1、宁苦而不娇。欧美的少年儿童,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
<正>扇子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伏羲女娲借扇遮面到传说中尧舜造扇,最终诞生我国的扇业祖师爷齐纨,之后,更有八仙与扇子的渊源,这些都体现出中华民族智慧与扇子工艺美术的久远脉
期刊
在当前新环境下,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上,我们应该引进更加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思路,进一步提升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水准,为电力企业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和颗粒运动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研究了旋风分离器中排气芯管直径及插入深度、颗粒收集口直径、筒体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