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nux是一种类Unix(Unix-like)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它最初是由芬兰一位大学生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ids)1991年编写的。Linux采纳开源运动“市集”开发模式,遵循自由软件运动的GPL协议,允许人们自由复制、自由使用、自由修改,并可以得到源代码。它在短短的10年里已发展成为可望抗衡微软Windows的操作系统,给世界畸形的操作系统市场带来了无限希望。其影响已远远超出计算机界,堪称20世纪一大科技奇迹。 自由软件运动(Free Software Movement)是由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理查德·斯多曼(Richard Stallman)1984年发起的。他先后启动GNU工程,成立自由软件基金会(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制订GPL协议。该运动的精髓集中体现在它的GPL协议中,该协议允许人们自由复制、自由使用、自由修改软件,并可以得到程序源代码,但要求其衍生软件仍必须遵循GPL协议。该运动在软件界产生了巨大影响。Linux实际上是GNU工程的一部分,它的发行采用该运动制订的GPL协议。 开源运动(Open Source Movement)是1997年从自由软件运动中分化出来的运动。它秉承自由软件运动的基本精神,但认为自由软件运动过于理想化,难以获得商业支持,担心这样可能会导致自由软件运动难以为继。为了将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与商业发展结合起来,他们决定放弃“free”一词(“free”有歧义,有“免费”和“自由”两种含义),而采用“open source”(开放源代码)一词。开源运动主张公开软件源代码,主张软件开发采用“市集”模式,这正是Linux所采用的开发模式。 为了研究上述三个同根同源的现象,本文在研究方法理念上强调个案分析,运用“理想类型”方法,将Linux作为一个研究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的理想模型,通过研究Linux以获得一般性的结论。既注重对模型本身的研究,也注重将模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空中,研究其对IT界乃至对整个社会总的挑战的意义。也就是说,本文将Linux作为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最成功的典范,将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视为Linux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渊源。试图通过对Linux这个范例的分析,不仅能够剖析Linux本身和自由软件运动、开源运动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透视它们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意义。 本文坚持这样一个基本理念:Linux是一项技术,是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软件,但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一种文化、一场革命,一场软件开发模式的革命,一场席卷IT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自由共享文化运动。Linux的成功并非在于它的技术优势,而是在于它所秉承和蕴涵的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精神,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只有从伦理文化的视角研究Linux文化,才可能准确地把握Linux文化的精髓,才可能挖掘其积极意义。 由于Linux及自由软件运动、开源运动的革命性,它们的发展注定要在争议中展开。本文认为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Linux精神和自由软件哲学的合理性;李纳斯法则与Linux社区的精神动力;开源模式的价值及其生命力;黑客伦理及其对当代和未来的意义;Linux与反对知识垄断和信息崇拜;自由软件运动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Linux与Windows较量的经济、法律和伦理后果;Linux对发展中国家自主软件开发的意义,以及Linux社区文化的未来走向等。本文正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试图较为全面地研究Linux及其相关运动的伦理意蕴。限于研究程度,本文可能难以深入回答所有这些问题,本文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密切关注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发掘潜在的研究题材,揭示可能的问题,交出初步的答卷,以求得方家的批评和深入研究。简言之,抛砖引玉。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Linux、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源运动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分析了Linux成功的社会文化因素。认为Linux的产生和发展并不像Linux之父李纳斯所言是纯属“偶然”,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背景。(1)Linux发展与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密切相关。没有国际互联网,Linux所采用的“市集”开发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开放源代码也会失去得天独厚的网络平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崇尚自由、共享、平等、开放、互助精神的系统,这些精神是Linux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文化资源和社会心理环境。(2)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自由软件运动,Linux的产生和发展是难以想像的。事实上,Linux就是自由软件运动GNu工程的一部分。正是因为Linux秉承了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采纳了自由软件运动的GPL协议,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Linux的成功并不主要因为其技术上的特色和优势,而在于它采取开放源代码的开发模式,在于它背后的自由精神,在于它所倡导和遵循的自由文化。(3)值得指出的是,Linux在公加心目中的形象是反刘微软霸权的旗帜,以为Lin、,x一开始就是为了与windows抗衡而产生的。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Linu、不是因为Wind,s而生,但事实上确实是为Windows而壮大。它为人们抗衡Windows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并因此引发了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知识垄断和信息崇拜等一系列问题的思索,对世界软件竞争格局乃至对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