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方面的改变,接触有毒化学品和物质的机会越来越多等,使得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日趋复杂化。根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约有10%-15%的夫妇不育,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不孕不育症在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就男性不育症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甚少,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导致男性不育的大部分病因尚不明确、基本证候类型尚不统一,现在乃至将来急需要关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和证候规律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贾玉森教授门诊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除此之外,本课题还对精子正常形态率进行了部分探讨性的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总结现阶段引起男性不育症的相关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学规律,继而总结出当前社会环境下就诊于该医院的男性不育患者致病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病因和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辨证立法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流行病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此次调查使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标准化检查与诊疗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统一的《男性不育症临床调查问卷表》。对就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男科门诊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5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调查,通过数据库的建立,统计出中医基本证型的分布,基本证型的单因素分析,以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调查的517例统计结果表明,男性不育的中医证候较为繁杂,单一证型的出现频率是湿热下注证(47%)肾精不足证(35.2%)肝郁气滞证(23%)肾阳虚衰证(22.6%)肾阴不足证(22.2%)脾胃虚弱证(14.7%)瘀血阻滞证(7.5%)。对于多证相兼的证型中,分布最多的是:肾精不足证+湿热下注证。七个基本证型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经常熬夜与肾精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2、工作压力与肾阳虚衰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肾阳虚衰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3、吸烟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经常熬夜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4、年龄与肝郁气滞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工作压力与肝郁气滞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呈正相关。5、诸指标与湿热下注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6、饮酒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精索静脉曲张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7、各指标与瘀血阻滞证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对精子正常形态率的相关探索性研究结果:①在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研究中发现,FSH和T/LH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呈负相关。其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SH/LH和T/E2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处于边际显著。②血清睾酮T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血清睾酮T在350ng/ml和230 ng/ml层次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是血清睾酮T在350 ng/ml层次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关系,处于边际显著(P=0.068>0.05)。③年龄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年龄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现有数据的趋势来看,随着年龄增长畸形精子症患病率升高。④原发性不育、继发性不育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数据统计显示精子形态异常不育组、精子形态正常不育组的原发、继发不育对比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处于边际显著(p=0.054>0.05)。结论:(1)男性不育的中医单一证型最常见的是湿热下注证,复合证型中最多的是肾精不足证+湿热下注证。(2)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中,经常熬夜、体重指数、工作压力、吸烟、年龄、饮酒、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中医证候之间关系最为密切。(3)精子形态可能与性激素相关,但可能主要与FSH和T/LH有关,而与血清总睾酮相关性可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