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世纪后期英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艺术官司,主角一位是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 Neill Whistler,1834—1903),另一位是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二位同是19世纪中晚期活跃于英国的著名人物,却因一幅绘画作品而对簿公堂。由此引发了“惠斯勒与罗斯金之辩”。“惠斯勒与罗斯金之辩”看似是关于绘画制作工艺优劣的冲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期英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艺术官司,主角一位是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 Neill Whistler,1834—1903),另一位是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二位同是19世纪中晚期活跃于英国的著名人物,却因一幅绘画作品而对簿公堂。由此引发了“惠斯勒与罗斯金之辩”。“惠斯勒与罗斯金之辩”看似是关于绘画制作工艺优劣的冲突,实际上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晚期艺术观念发生转变的反映,是19世纪欧洲艺术发生大变革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标准之争,二者之辩其本质是对艺术意义、价值和标准问题的争论。惠斯勒与罗斯金之争的根源包括内外两个层面。首先,“绘画观”的不同是其内因的主要方面。惠斯勒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展开了对新艺术的思考和对纯绘画的追求,具体体现在“平面性”“东方艺术趣味”“音乐性”和“题材的消解”四个方面。罗斯金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认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既要能传递出崇高的思想,还要能改造和教化公众,而且艺术需要真诚的态度与完备的技术。其次,外因来自于辩论的过程中,双方对艺术品价格的衡量、严肃艺术品的标准以及对评论一幅画的必备条件上所产生的分歧。随着法庭的裁决落定,这一“官司之辩”虽以惠斯勒的胜利暂为告终,却也由此引发了以惠斯勒为代表的前卫艺术家关于“新艺术”的思考,惠氏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也伴随着官司的结束得到了艺术体制的认可与接受;而罗斯金则通过“新工艺运动”展开了他艺术理想的新实验。惠斯勒与罗斯金争论之本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这一案件所折射出的不仅是双方观念的异同,更是对维多利亚时代面貌的反思。其二,双方都对维多利亚晚期的“媚俗”艺术现象感到忧虑,希望改变“做作、浮夸”等风气,寻找新的“艺术方法与观念”并希图打破这种“状态”。其三,惠斯勒与罗斯金二人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惠斯勒秉承着一种“前卫艺术观”,而罗斯金则秉承着一种“积极浪漫主义艺术观”,显示出了“前卫艺术观”与英国19世纪晚期“积极浪漫主义艺术观”的本质区别。惠斯勒与罗斯金这场“诉讼案”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它不仅拉开了英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序幕,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发了关于艺术价值判断的一系列思考。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场论争,是英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地关系变得日趋复杂。作为探索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和新工具,可持续生计方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讨人类生计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山区农户因受地方发展条件的制约,生计策略受到限制,生计可持续状况堪忧。为了更好的揭示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沿海发达省份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为
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今天,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已经清零,而以慈善事业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已经成为进一步缩小我国人民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捐赠决策领域。以往关于捐赠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捐赠行为的主体——捐赠者,而忽视了行为客体——受捐者的属性对捐赠决策的影响。然而,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行为客体的属性会干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行为结果。因此,从捐赠者对受捐者的感知出发探索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技能人才的摇篮,在强化技能教学的同时不应忽视法律知识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2020年初,学校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并开始了线上教学活动。其中,直播教学的方法使用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应用成效最显著。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中职学校法律课程直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提出优化对策,以期直播教学
爱国情感作为个体与祖国的连结纽带,在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和国家稳定持续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爱国情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爱国情感的研究在定义、结构、特点和测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脑电实验法探讨爱国情感的积极心理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包括三项研究。研究一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模型建构和分析,探究爱
2019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首次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纠正了社会上认为职业教育层次低下的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2),明确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2020
枣木杠子乱弹俗称“杂八调”,是自明末清初以来,流传在以大王西村为中心的广饶及周边地区的时调。其表演由人声演唱和器乐伴奏组成,其中人声演唱又有独唱、对唱、轮唱、齐唱的不同方式;伴奏则以挫琴、扬琴、坠琴、二胡、竹笛、等乐器和盘子、铃铛、碗等生活器具衍变出的响器和枣木梆子、木鱼这些击节乐器共同组成。人声与器乐共用音乐主旋律,击节乐器伴奏多即兴。2009年9月,枣木杠子乱弹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既是一种群众性的政治仪式,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有完善组织、能够产生重要政治效能的纪念活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纪念活动不仅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政治诉求的载体,而且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而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深
从古埃及文明的纸草书文献,到我国汉晋时期东吴人赵爽所著的《周髀算经·注》,再到十九世纪欧美的数学教材,都遍布着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探究的印迹.现今中学教材中,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学习章节内容.以数学史视角再度开发,创设HPM视野下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学,是课改时期新探索与实践.现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课堂教学为例阐述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现实意义.
瑞典教育家胡森把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稳步持续的推进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已经从宏观层面关注入学权利和机会的起点公平向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发生转变。学习作为教育过程中核心事件,学习机会公平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对于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发生场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