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中有限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来自事务所的经验证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公允价值的意义,国内国外关于其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已较成熟,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进步的、具有信息相关性的、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公允价值的肯定地位。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再一次大量启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导致了许多的争论,有人拥护也有人认为时机不妥。那么,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究竟有多大呢?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和历史成本计量结果之间并没有足够显著的差异,则说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没有足够的理由,反之,则说明引入公允价值是必要的。我国目前采用实际的数据来说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重要性的成果还基本为零,本文则第一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反映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证明在新准则中有限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必要的。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思路来源和主要贡献。 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主要从关于公允价值定义和认识的综述、国外的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国内相关理论文献综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主要从本文对于公允价值的理解、公允价值重要性的理论分析、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该有限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第四部分是数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主要从文章研究的前提假设、样本数据的分析和配对样本的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假设检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比较新准则与旧准则、旧会计制度之间,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关公允价值的差异。 第五部分是回归分析,建立相关模型来讨论各种因素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差异的影响情况。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由于各种限制等原因,公允价值的数据较难取得,而实践可得到的数据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评估结果是最接近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因此,本文选取了事务所2000年-2006年总共162个企业的数据作为样本,这些样本的数据包括了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流动资产评估价值、长期投资账面价值、长期投资评估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评估价值、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递延资产账面价值、递延资产评估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总资产评估价值、流动负债账面价值、流动负债评估价值、长期负债账面价值、长期负债评估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总负债评估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净资产评估价值、评估年份、评估目的和企业类型。本文借用样本企业数据中资产评估结果作为评估对象的公允价值,将其账面价值(包蛞调整价值)作为历史成本进行分析,通过“增值率=[(公允价值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100%”的公式可以计算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结果的增值关系。首先对此增值率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本文目的和数据特征,将数据分析分为样本总体、不同的资产类型和配对样本的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假设检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样本总体的分析主要从样本数据总体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指标计算,主要包括总体样本的主要增值率指标、从评估目的角度做出的统计、从评估年份角度做的统计和从企业类型角度所做的统计三个部分,通过所做的统计看来,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和历史成本计量结果的差异虽然有远有近,但是其中差异较大的情况占大多数,特别是有股权变更情况的企业差异更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必然的。不同资产类型的分析主要将增值率根据不同的计量项目进行平均值统计,从而粗略地得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类型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62_间存在较大差异。配对样本的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假设检验是对已有数据样本的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总体均值差异的检验,分析二者计量结果之间是否有显著性的差别,如果有显著差别的计量项目,则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无显著差别的计量项目,则不应限制用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计量。根据分析,应该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是: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总资产和净资产,不限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是: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将所得的结果与新会计准则进行比较,进而与国际会计准则、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新会计准则中计量项目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尚未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原因等,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得到新准则中绝大多数计量项目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必要的,符合本文分析结果的,且已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或相同。总的看来,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更偏重实质上的公允价值而非企业所付出的价值,一些未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如生物资产的计量等,与本文分析结果和国际会计准则相背,主要受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情况限制所致。新准则处于向完全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渡中,完全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渡中,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而有限制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其次是为了综合考虑评估年份、评估目的和评估企业的类型三个因素对评估结果(即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差额)的影响,建立“增值率=a+b×评估年份+c×评估目的+d×企业类型”统计模型来分析(有效样本为91个),可以得到样本年份属性是否为2004年、评估目的是否为股权变动,企业类型是否为国内贸易,与总资产增值率有较大的相关性;而样本年份属性是否为2004年、评估目的是否为资产交易、企业类型是否为建筑业三个变量与净资产的增值率有较大的相关性。 本文最后提了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方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其次是根据文章分析结果,建议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生物资产的计量和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加快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步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其怎样可以得到最公允的公允价值的经验,尽快在这四个计量项目中实施公允价值,明确其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公允价值均是其狭义理解,即公允价值仅仅面向现在和未来,不面向过去,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平行关系、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属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部分专家学者对标准和标准化概念的不同认识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我国的扶贫标准进行了解读.文章第三部分,从标准化给贫困地区带来改变的
本文借助集团型企业管控模式理论,分析了集团型石油企业管控模式.探讨了包括标准层级设置原则、界面划分、分级定位以及管控内容等标准化管控内容,为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提
期刊
期刊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工程、能源环保、海洋船舶、医疗器械、体育休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标准化研究工作对产品研制和质量提升有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