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与冷刺激疗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对二者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寻求更为便捷、高效的治疗方法,并为其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中风病急性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予基础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中风病的常规治疗、针灸常规治疗。试验组予以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冷刺激疗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操作方法为操作者用清洁的纱布夹住患者舌头并向外拉出,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东邦针灸针,生产企业许可证号: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50022号)点刺金津、玉液,使血液流出,一侧出血量以蘸湿2根棉签为度;每周3次,2周为1疗程,共2疗程。冷刺激疗法操作方法是操作者取出6℃左右的纯净水置于洁净的容器内,用干棉签蘸取纯净水轻轻刺激患者咽喉壁、舌根部、腭弓及软腭,并嘱咐患者进行空吞咽;每天1次,每次训练时间约为10分钟,2周为1疗程,共2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以及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评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的基本信息相比较,结果显示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的洼田饮水试验和GU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组基线均衡,两组患者病情具有可比性。2、洼田饮水试验:经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有下降,说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的下降情况,发现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疗法改善吞咽障碍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比治疗后与治疗结束后4周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发现两组治疗结束后4周评级均有回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US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GUSS评分均有提高,说明两组吞咽障碍均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GUSS评分提升的幅度,发现试验组的提升更加明显,说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疗法改善吞咽障碍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结束后4周的GUSS评分情况,发现两组治疗结束后4周评分均有下降,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结束后4周冷刺激疗法的疗效下降更为显著。4、疗效比较:试验组中痊愈13例(34.21%),显效15例(44.12%),有效6例(15.79%),无效4例(10.53%),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中痊愈5例(13.16%),显效8例(21.05%),有效15例(39.47%),无效10例(26.32%),总有效率73.68%。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与冷刺激均能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且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的疗效比冷刺激的疗效更好,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后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因此,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疗法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无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