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是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的创新性成果之一,是政府、国家金融部门以及企业经营者之间“三角博弈”的均衡,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可能性。央行希望小额贷款公司能规范和引导地下金融走向阳光,进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地方政府则更希望它能够实现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社会目标,用以缓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而作为发起人的经营者们则追求机构经营利润,希望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身份认可,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实现持续盈利。作为多目标驱动下的结果,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将服务“三农”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是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兼顾。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状况如何?怎样的机制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既能有效触及特定人群又能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因此从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调视角出发研究小额贷款公司的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研究视角、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首先界定小额信贷相关概念,包括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然后基于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协调的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机制分析框架。第三章以甘肃为例调查统计了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现状,并对其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在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第四章从国外三种典型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绩效状况入手,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借鉴。第五章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调的视角,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财务可持续进入良性互动的系统化的机制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