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骨修复材料HAPw/nmZnO-nmCaO生物学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拟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溶胶-凝胶法对HAPw进行改性,制备HAPw/nmZnO-nmCaO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该材料对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细胞毒性及增值影响,旨在了解该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材料与方法]①采用硝酸钙和硝酸锌为原料,PEG6000为分散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对HAPw进行改性,再制备成HAPw/nmZnO-nmCaO的复合生物材料,用XRD、SEM进行检测;②以体外培养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实验模型,取对数期生长良好的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给予不同浓度 HAPw/nmZnO-nmCaO(0、0.1、1、10mg/ml)作用 24h、48h、72h后,采用CCK-8法观察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OD值;③用微量酶标法检测HAPw/nmZnO-nmCaO对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ALP活性表达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Pw/nmZnO-nmCaO 对人 SV40 转染成骨细胞的 Runx2、TGF-β mRNA 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在最优的改性工艺下,改性材料的衍射图谱上除了主相羟基磷灰石以外,还出现了 CaO和ZnO的特征峰,且不影响主相羟基磷灰石的峰位;②不同浓度 HAPw/nmZnO-nmCaO(0、0.1、1、10mg/ml)作用于人 SV40 转染成骨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4h、48h、72h,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各组OD值均增加,浓度在10mg/ml增殖最明显。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浓度的HAPw/nmZnO-nmCaO(0、0.1、1、10mg/ml)作用于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各个组别HAPw/nmZnO-nmCaO均能够促进ALP活性的表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 HAPw/nmZnO-nmCaO(0、0.1、1、10mg/ml)作用于人 SV40 转染成骨细胞72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的Runx2、TGF-β mRNA的表达相对增加,浓度在10mg/ml基因表达增加明显,对照组与实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采用硝酸钙和硝酸锌为原料,PEG6000为分散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对HAPw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抗菌骨修复材料(HAPw/nmZnO-nmCaO)。②HAPw/nmZnO-nmCaO对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没有毒性,可促进它们的增殖。③HAPw/nmZnO-nmCaO可促进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ALP活性的表达,具有促进成骨作用,该材料可能通过增加人SV40转染成骨细胞Runx2、TGF-β mRNA表达水平来促进骨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能力就变成了如今的重点,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方案。  【关键词】培养 探究能力 小学 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在高中语文家教学课堂中,现代诗歌虽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情感领悟能力。强化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欣赏现代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加深对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摘 要】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自然地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论证了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基本素质与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培养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基本素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