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拥有先进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但是,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过度强调了技术、技能教育,却放松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学生专业技术能过关,但在思想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综合适应能力、职业提升潜力方面尤显不足。由于当代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中,越发重视其综合人文素养的部分,因此,提倡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中、高职院校中,优化人文选修课程,对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对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人文素质现状抽样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中、高等职业学校开始进行人文选修课程模式和体系建构的尝试和论证。因人文选修课程构成的复杂性和不连续性,使得人文选修课程还没有办法像其他成熟的公修课程一样,拥有完善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设置模板。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已毕业的学生都对当下学校开展人文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感到不满,然而任何一门课程的发生、发展、成熟都需要一个不断调整、适应、改革的过程,而制定课程要求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学校教务主管部门以及具体操作实施人文课程文本的一线老师,都苦于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论体系可以作为指导和借鉴。本文借鉴姚斯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的理念,指导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人文选修课程的探索和研究。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期待视野”理念已尝试到对文本翻译、艺术欣赏、新闻美感的实践中,在教育领域主要是体现在与中、小学语文课程、英语课程、政治课程相结合,这种构想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予以关注,主要是众多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已敏锐地将触角伸向这个领域。对笔者探索期待视野理念,指导当下工科类职业院校的人文选修课程奠定了现实基础。结合问卷调查,并归纳当下中、外职业学校工科专业人文选修课程教、学的现状与特点,把握住工科学生对这种人文审美潜在的“召唤”和“期待”,从而借鉴教育学原理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来寻求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增加学生的审美阅历和经验,馈应学生的审美期待,这些是我们人文选修课程要研究的课题和有益尝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