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1128例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外貌注重,因脂溢性角化病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大部分典型病例诊断较容易,但不典型者易与色素痣、病毒疣、鲍温氏病、软纤维瘤、恶性黑素瘤等皮肤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困难。通过收集与分析2014年至2017年3月就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临床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希望对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带来更多的线索。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全部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4年至2017年3月之间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通过复查患者病理切片与临床病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份、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信息,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进行分析,发病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和秩合检验,对于患者年龄使用中位数M(Q)表示。结果:1、共统计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症患者病例总数为1128例,其中经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病例数为9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2%。2、容易与脂溢性角化病误诊的有日光角化病、寻常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日光性黑子、皮内痣、鲍温病、复合痣、扁平苔藓样角化病、尖锐湿疣、黑素棘皮瘤及汗孔瘤。3、SK发病的男女比例0.72:1。其中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9.01±11.84岁,年龄中位数为60岁,男性年龄的中位数为60,女性年龄的中位数为59岁。4、SK发病率最高的部位为头面颈其次是躯干。5、从2014年至2017年3年间SK的病检率一直呈现稳步的上升趋势。6、SK在46-60岁的年龄段为发病数量最高的年龄段,其次为61-75岁。7、在SK的病理型中以角化过度型和棘层肥厚型最为常见。结论:1、SK为常见良性皮肤肿瘤,在头面部、躯干、会阴部及四肢常常分别与日光角化症、寻常疣、尖锐湿疣及扁平苔藓样角化病难以鉴别。2、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部及躯干,男女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多与男性患者。3、SK的病理型中以角化过度型和棘层肥厚型最为常见。
其他文献
根据无碴轨道在路基面实施超高的要求,基于方便施工、简化设计的原则,经分析计算,合理地将直线及曲线地段路肩相对内轨面的高差统一为固定常数,提出不同超高条件下客运专线区
探讨CF55特种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工艺,研究CF55特种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极限强度,抗裂与韧性指数及其耐磨性能.
【摘要】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课本的教学就应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这是对的,但是,从阅读到作文毕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教学能为作文奠定基础,却无法代替系统的作文训练,阅读教学只能为作文奠定基础,却无法代替作文训练。  【关键词】示范 指导 分组修改 相互借鉴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34-02  作文是同学们写的,编辑们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下垫面不透水地块的增加,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目前已成为最为严重的一种非点源污染。为从源头控制降雨径流污染,通过分散式源头控制的低影响开发(LID)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但LID措施的选取受径流水质特性的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区域降雨径流水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了解流域降雨面源污染状况,分析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新
主要研究了粗糙集理论在决策表离散化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决策表离散化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表属性重要性的算法,首先使用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的互
当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航行时,航行体表面压力会下降到此时的饱和压力,水会汽化形成空泡。超空泡的形成可以大幅地提高水下航行体的速度,但空泡的产生和溃灭引起的力学效应对航
研究了交流电作用下形成的铝多孔氧化膜,在封孔处理过程中膜的结构、电性能及含量的变化,探讨了交流氧化膜常温封闭机理.结果表明,常温封孔主要是利用溶液中氟离子等吸附在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