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景观理念下培智学校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之称,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了残疾人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大力支持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现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重点在于建筑的建设,而对户外空间较少考虑,随着“医教结合”等新理念的提出,我国特殊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传统的校园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特殊儿童及家庭的生理及精神需求,这就对特殊教育学校户外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特殊儿童和照顾者提供一个舒缓身心、减轻压力、具有疗愈作用的户外空间显得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可以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将康复性景观与培智学校的户外空间相结合,从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以及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出发,以营造健康的、积极的具有促进康复作用的特殊教育学校景观环境为目标,总结设计方法并指导设计实践。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基础及调研阶段,主要论述了培智学校和康复景观的基本概念、发展、分类等内容,论证为特殊儿童设计康复花园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的几所培智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当前培智学校建设经验与户外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之后设计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设计策略阶段,基于对国内几所培智学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培智学校的康复性户外空间的循证设计过程,以康复性、无障碍性、补偿性、安全性、参与性的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景观要素、无障碍设计以及感官要素等方面对培智学校康复性户外空间提出了设计策略,为后期设计阶段提供借鉴。第三部分是设计实践,运用循证设计过程对西安某民办培智学校的户外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该学校户外空间的使用者进行调查,以及参与观察法对学校的特殊儿童进行行为观察,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得出使用者对现有花园的使用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学校的康复性户外空间进行改造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使得服装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导致大量的衣物闲置,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中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被世界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三裂叶蟛蜞菊比蟛蜞菊(W.chinensis)对高温具有更强的
荧光探针及荧光生物成像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该技术可以对活体细胞和动物体内的微小物种进行荧光成像检测。偶氮还原酶是生命体内一种重要的酶,肿瘤中的偶氮还原酶水平
由于空气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注空气开发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空气注入油藏后,氧气和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氧气被消
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易发生蛋白质氧化,会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造成一定影响,是导致肉及肉制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减少蛋白质氧化的方法是必要的。
近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组成,而亚原子粒子又由夸克等更微观的基本粒子构成。夸克之间通过强力作用组合在一起形成质子和中子,而这种强作用力
近年来,我国服装再利用体系正在逐步推进落实,但我国在服装的再利用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分析服装再利用与可持续消费的现状,并从可持续消费观角
翼手目(又称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拥有21个科,1200多个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特征将蝙蝠分为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
本篇论文对产自云南的两种药用植物爬树龙(Phaphidophora decursiva)和尖叶厚壳桂(Cryptocarya acut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分离鉴定的方法,最后,我们在两种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转换体系,具有高效、清洁、经济、寿命长的特点,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阴极发生的氧还原反应的情况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效率,于是,选择一种高效的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