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由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构成,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农村非正规金融作为经济体制外的金融需求内生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形成了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效率低下,继续引入竞争机制。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存在着业务上的不完全替代,制度互补的内在机制。我国金融抑制明显,需求性抑制表现为信贷需求差异化且无法匹配、非生产性借款给比例过高,难以提供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供给型抑制表现为政府过多的对金融供给管控、提高了资金成本及准入制度,降低了资源配置,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产生金融抑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低收益、高风险、低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政府服务的缺位。为构建完整地、有效地、适合发展地农村金融体系,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挥每一种金融主体的内在优势,规避某一种经济主要部分的不足之处,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发展能力。整合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是解除金融抑制,增加农民福利的现实需要。农村金融整合是以消除金融抑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通过多层次的整合平台,建立一个高效有序、服务“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保证在金融体系内部包括金融供给方、金融需求方和金融监管方的协调发展,保证金融与经济活动包括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的协调发展。整合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优化,还需要农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方面应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农村金融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经济与金融同事调整,保证金融与经济活动包括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