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或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的关系。面对当前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等现状,毋庸置疑,自近现代社会以来,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存在的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种在西方不少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受人们消费过度驱使下的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日益耗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虽然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重视本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是,这种超前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实际发展水平,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耗损和环境破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而且也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造成了居民消费道德和环境伦理的沦丧,明显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资源环境继续恶化的现实情况,在对消费的涵义、跨学科性质和属性、人与自然间关系的理论回顾和评价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居民日常生活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已经或正在对资源环境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和压力。通过对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纵深分析,笔者认为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当前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的约束条件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与进步,实现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构建生态化的居民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全文共17余万字,分六章展开。第1章,导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逻辑线索、研究方法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第2章,认识居民消费和消费模式。本章从消费的涵义入手,通过跨学科分析方法,探讨了消费的多学科性质和属性,认为居民消费最终表现为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近现代社会以来,西方社会存在的受人们消费需要过度驱使下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应成为实现消费和谐的应有之义。基于这种思考,笔者简要地回顾和评介了古今中外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确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当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诸方面平衡和协调发展。最后,通过对消费模式的内涵、界定的认识,以及人类消费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和阐述,笔者初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型消费是21世纪生态文明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居民消费模式。这为本文第6章的分析提供了铺垫。第3章,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居民消费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事实上,除人为的社会环境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否良好无不对居民的消费需要满足和消费方式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和实现程度;而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近现代社会,因追求不可持续的消费满足而引起的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和深刻。尤其是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和过度包装产品、生活垃圾随意丢放等不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或正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和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显然,寻求科学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消费模式已刻不容缓。第4章,中国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以食品消费为例。本章为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整体已由改革开放前的尚未解决温饱,进步到改革开放后的解决温饱,步入小康。目前,食品消费已进入结构不断调整,水平逐步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居民食品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食品消费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消费行为,如大量使用过度包装食品、外出就餐大搞奢侈消费等,造成了巨大浪费。这必然加剧了森林、土地和淡水等资源的供给压力;而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大规模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不仅使居民食品消费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更加沉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5章,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本章为理论纵深分析章节。全球资源性供给日益趋紧必然使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消费行为难以继续维持下去,消费增长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消费增长,尤其是粗放式消费增长,在强劲推动经济粗放式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进而深刻地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本章,笔者从居民消费增长入手,依据“消费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条传导主线和发展规律,分析和探讨了居民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最后得出“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的结论。在依据这条传导主线的纵深探讨过程中,笔者对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内在联系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辅之以我国近60年消费体制变迁历程,美国能源消费模式转型等事例分析,认为转换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6章,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的构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基于生态伦理、环境道德和消费文明等道德价值评判标准不断向经济领域延伸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笔者提出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在对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和重要作用的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这种消费模式把消费置放于“人—社会—经济—自然”宏大坐标体系中予以整体考虑,将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生态系统,认为人类永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重新定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21世纪资源环境趋紧约束条件下居民消费发展模式的新形态。最后,笔者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居民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本文以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为研究对象,力图在以下几方面得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1.关于人类经济行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消费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均进行了许多较深入的研究,但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探讨经济行为与资源环境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即使已有的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层面的视角对消费模式进行探讨,其最终目的主要侧重于追求人类经济利益或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本文把居民消费活动置放于“人—社会—经济—自然”这一宏大的坐标体系之中,将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生态系统,认为居民消费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具有多学科的内涵、性质和属性。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和法学等多学科领域对居民消费模式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和探讨,结合消费的跨学科性质,尝试构建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居民消费模式。2.在当前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约束条件下,转换居民生活领域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是为了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传导实现机制并非“一蹴而就”的。本文依据“消费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条传导主线和发展规律,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从“消费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和逻辑联系,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的发生机制,以及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内在联系机理,最后得出“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的结论。3.纵观现代消费模式的发展历程,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提出,是人类消费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巨大进步。基于生态伦理、环境道德和消费文明等道德价值评判标准不断向经济领域延伸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笔者提出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与绿色消费相比,笔者认为绿色消费应寓入生态文明型消费之中,是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外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可持续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对人类消费进行了综合性、多层面、多线性的交叉思考,重新定位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方式,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视角和价值尺度。因而,构建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体现了更广义上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其他文献
我国文化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增长,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和各个地方也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的支持,并且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
纪实文学《十里店》对解放前土改运动的记述可以说是当时党所领导的土改运动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十里店的土改中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无论是各个阶层的心理波动和不同反应,
人身保险对于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以及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的放开,上海市人身保险市场快速成长,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
政党软权力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吸引和说服广大民众的能力,对于政党成长以及政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政治"的不断扩
本文综述了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沉淀滴定法、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位滴定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微型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正在全面改变着电视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信息处理、审核以及配置操控等现代传播能力。而扩展这些能力主要应从三
以经石油醚和95%乙醇处理过的榛子叶粉为原料,主要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榛子叶多糖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对榛子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
生态意识的出现不只限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带来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考察教育领域中的德育问题
电影产业化是中国电影业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对正在走产业化道路的中国电影业来说,每一个构成其组成要素的电影企业都是重要的一份子。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作为一家重量级的
<正>3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近期依法关闭的"果菜吧网"、"现货交易维权网"等32家网站名单。这是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开展"网络敲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