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不但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而且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国家主要的能源接续地,在极大推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了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科教、文化、卫生投入力度不足,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社会保障覆盖不全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治安防范工作不到位等一系列瓶颈制约,阻碍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推动基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研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来研究榆林和谐社会建设。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对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次,根据榆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在回顾榆林和谐社会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结构、资源环境、社会保障、治安建设等方面分析榆林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再次,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视角,分析榆林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改革财税制度、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矿业权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等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摘 要:西川是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九十年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转型”,人们追求快速、轻松、愉悦的阅读,由此加速了诗歌“边缘化”的进程,使得诗歌滑落到社会和文化的边缘,诗歌读者日渐减少,专职诗人也随之减少。西川并不是一位专职的诗人,他同时也写作散文、随笔,也做翻译工作,他的诗歌带有一种“散文化”的独特风格。《虚构的家谱》写于1993年,正是西川创作风格发生转变的阶段。在经历了政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教学的追求。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可利用生物知识和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成都莫仕汽车连接器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着一系列与界面管理相关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地界面管理以减少甚至避免界面问题的发生?如何对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