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血管疾病属于常见病,其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结构与形态有关,Willis环具有潜在的代偿作用,Willis环的形态改变易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具有一定关系。深入研究Willis环的解剖与形态,并对其进行分型,并探讨环发育与变异情况与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诊疗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目的:(1)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观察与测量Willis环相关动脉的内径;(2)并根据Willis环完整性、发育与变异情况探讨其分型;(3)分析环发育与变异情况与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明显病变的患者114例为对照组,有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56例为研究组:(1)测量对照组的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前交通动脉(AComA)、后交通动脉(PComA)内径并计算其比例关系;并分析内径在左右侧、性别、年龄之间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根据完整情况与发育情况分三型:完整型、相对完整型及不完整型,每型再根据变异情况分伴变异型和无变异型,并对发育与变异的位置与程度进行细化。(3)利用前文对Willis环的发育不良或者变异的定义以及分型方法,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Willis环发育不良、变异的关系,以及前、后交通动脉瘤发育不良与变异的关系。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A显示Willis环动脉分支与形态清楚:(1)测量ICA、MCA、ACA、PCA、AComA 和 PComA 内径均值分别约为 2.77±0.43 mm、2.05±0.39mm、1.50±0.30mm、1.40±0.31mm、1.12±0.37mm 和 1.09±0.3lmm。统计学比较显示ACA、ICA内径左右侧及PComA、ICA、MCA内径男女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年龄间各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114例Willis环中:完整型26例(无变异型12例、伴变异型14例);2.相对完整型9例(无变异型0例,伴变异型9例);3.不完整型79例(无变异型53例,伴变异型26例)。Willis环发育不良中,前循环占11.3%,后循环占64.8%;前、后循环均发育不良占23.9%。一支发育不良占37.5%,两支占47.7%,三支占14.8%。Willis环变异中,前循环占22.4%,后循环变异占71.4%,前后循环均变异占6.1%;变异一支占69.4%,两支占28.6%,三支占2.0%。(3)研究组与对照组Willis环发育不良的关系比较,研究组不完整型高于对照组,完整型及相对完整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Willis环变异的关系,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前、后交通动脉瘤发生与Willis环发育不良的关系,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前、后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发现后交通动脉瘤发生变异率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结论:本研究Willis环新的分型克服单一考虑环的完整或发育,增加相对完整型,形成分型间联系,分型简单、层次清楚。进行发育不良与变异的定位与定量,结合Willis环内经测量为相关疾病诊疗与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解剖依据。同时进一步表明Willis环的发育不良或者变异情况与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应用CTA有助于显示其发育、变异及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