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自杀性DNA疫苗及免疫效应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qm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性DNA疫苗是指将引起免疫应答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以甲病毒为基础的质粒载体构建而成的一种新型DNA疫苗,它可引起宿主细胞调亡,并且通过抗原的高效表达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更为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重要免疫原基因之一的M基因上存在重要的抗原决定簇,且具有高度保守性。M基因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大小约700bp。已有的IBV疫苗文献报道中关于M基因免疫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在两端引入BamHⅠ酶切位点,经酶切插入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CA1,构建了自杀性DNA疫苗pSCA1一M质粒,经由菌落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目的基因被成功克隆至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CA1,且方向正确。以1:20的配比加入脂质体作佐剂,制备了IBV M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分别取等量的重组质粒pSCA1-M、常规IBV M基因DNA疫苗质粒pcDNAM、空载体pSCA1转染Veto细胞。48h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发现,pSCA1-M以及pcDNAM转染组细胞浆均可见特异性亮绿色荧光,pSCA1空载体组无荧光为阴性。证实自杀性DNA疫苗载体能成功表达M基因。为评价IBV自杀性DNA疫苗的免疫效应,分别用构建的自杀性DNA疫苗pSCA1-M、常规DNA疫苗pcDNAM、空载体pSCA1和IBV灭活疫苗免疫非免疫原健康雏鸡,对照组注射PBS液。自免疫后每周采血分离血清连续五周,采用间接ELISA试验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结果表明:自杀性DNA疫苗产生针对IBV的特异性血清抗体,免疫后第三周上升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其抗体水平与常规IBV DNA疫苗相当,低于灭活疫苗。用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各组CD3~+、CD4~+、CD8~+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自杀性DNA疫苗pSCA1-M组CD3~+、CD4~+、CD8~+各T淋巴细胞数量平均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在各个时间点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1或P<0.05)。但在第4周左右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之后又回升。说明自杀性DNA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pSCA1-M组共5只鸡发病死亡,攻毒保护率为75%;pcDNAM组免疫鸡只保护率低于pSCA1-M,为65%;空载体组和PBS组共10只鸡发病死亡;灭活苗组无鸡只发病。本研究采用IBV M基因构建自杀性DNA疫苗对鸡进行免疫,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可为研制IBV自杀性DNA疫苗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儿童音乐剧是以儿童为主体,融合了音乐、戏剧、美术、舞蹈、文学、化妆等元素在内,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它所具有的意义不仅限于一般的音乐剧,更是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殊含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多媒体技术凭借其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呈现形式,帮助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增加
本研究用犊牛睾丸细胞及MDBK细胞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发病的进口小尾寒羊唇病理痂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对其进行连续传代至病变稳定。对该分离株进行了培养特性研究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类除草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常规大豆品种中导入抗除草剂基因后获得的大豆加工而成的豆粕就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豆粕。本研究以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为试验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所体会,在这里谈谈进行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尝试和体会。    一、重视基础抓好课本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现代交际中能够充分的应用英语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学习英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学生使用的教辅资料更加广泛.目前来看,学生课堂内离不开这些资料,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教辅资料迫在眉睫,再者,如何提高资料使用的有效性也引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