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十堰地区近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状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了解多重耐药菌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揭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2007版判断结果,分析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 第二部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用多个分子标志分型法,以13种基因为分子标志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检测菌株的亲缘性。 第三部分:PCR法分别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株和耐药株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第四部分: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MIC,并用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标志物之一的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 结果: 第一部分: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36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2008年以后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18%左右以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左右。多重耐药菌株数分离率每年有上升的趋势,多重耐药菌株数2009年达到了58.54%之多。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数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均有上升的趋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自2007年以来分别达到39.13%(18/46)、49.07%(79/161)、58.54%(120/205)。 第二部分: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PCR共检出:bla TEM基因阳性率为50%,bla PER基因阳性率70%,bla VEB基因阳性率10%,bla GIM基因阳性率5%,bla CARB基因阳性率10%,bla DHA基因阳性率15%;未检出bla SHV、bla OXA、bla GES、bla SPM、bla VIM、bla IMP、oprD2基因。 第三部分:18株耐药株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检测结果,aac(6)-Ⅰ基因阳性率27.78%,aac(6)-Ⅱ基因阳性率33.33%,ant(3")-Ⅰ基因阳性率77.78%,ant(2")-Ⅰ基因阳性率27.78%;10株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株未检出AMEs基因。 第四部分: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和二氯异氰尿酸钠的MIC均在8~32ug/ml之间,高于对照菌的MIC;基因(qacE△1-sul1)基因阳性率100%。 结论: 1、近三年来,十堰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株的分离率很高,目前分离株对粘菌素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对碳青酶烯类的敏感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bla TEM、bla PER、bla VEB、bla CARB、bla GIM、bla DHA等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率很高。 3、用多个分子标志分型法,以13种耐药基因为分子标志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存在院内感染传播且存在暴发性流行 4、18株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耐药株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以携带ant(3")-Ⅰ基因为主。 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和二氯异氰尿酸钠表现为耐药;Ⅰ类整合子标志物之一的消毒剂与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检出率极高,这与消毒剂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表现一致,说明细菌携带qacE△1-sul1基因是消毒剂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主要因素。 6、实验室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及其流行趋势,为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以及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