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意识,并通过日常对她们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促进她们实现自我发展,增强她们对党与社会主义的信心,引导她们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农民,提高她们的思想素质,不但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获得的成果,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农村“留守妇女”的概念入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加强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树立农村“留守妇女”正确思想意识、维护家庭稳定、学习党的政策的需要。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从当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等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从基层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几方面列出了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并且从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不足和农村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则从增强农村“留守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疏通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优化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如何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社会各部门和大众的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目前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她们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对本文内容的深入研究中发现,该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消极思想,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相关管理部门的认识缺失,使得他们未能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训练素材来提升这一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也就要求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改善对该群体的思想政治引导对策,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完善。首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在注重物质建设的过程中,着重提升精神文明。其次,在整体上引导“留守妇女”群体自我意识觉醒,并通过建立健全外部法制环境,增强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司法效率等外部保障形式来保障对该群体的社会关爱与援助。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紧跟社会变化的步伐,并及时对自己的方式和内容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