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之后,全会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人、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中共党员和干部、知识分子和媒体构成传播主体,发挥权威发布与诠释、上传与下达、研究与宣传的作用,表现出政治上认同中共、社会威望高、依托社会组织、与受众紧密联系的特点。传播内容包括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中心转移、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总体上客观反映了全会精神、深化和发展了全会精神,但对其中一些内容存在争议。全会精神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渠道进行传播,呈现出渠道多、覆盖广、受中共领导、贴近受众的特点。全会精神传播受众包括党员和干部、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大部分受众接受了全会精神。由于阶级属性、工作岗位、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接受情况有所不同。全会精神传播取得良好的效果,推动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以及新中国政治社会化,全会精神成为受众指导实践的准则。全会精神传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对传播内容的争议影响传播效果。全会精神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重要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和方法,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