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需水规律及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TT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灌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水技术,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滴灌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果树、蔬菜、棉花、瓜等产值较高的作物开展,并己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滴灌春小麦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通过2008-2009年的大田调查和小区控制试验对新疆北疆地区春小麦常规漫灌、滴灌条件下的生理特性、耗水规律、收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的比较,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初步探讨滴灌小麦需水规律及产量形成的特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同一土层0-20c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之一。而在稻田系统中,氮素又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一个限制性大量元素,同时也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有两种形态的氮提供其营养需求,其中铵态氮是主要的N源,能满足其正常的生长生理需求。有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水稻根系具有一定的泌氧能力使得根际硝化作用产生一定的硝态氮,最后以NO3-的形式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此硝态氮营养对水稻生长也非常重要。NO3-既能提供给
水稻(Oryza. sativa)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着重要作用。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它是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杆菌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目前,生产中一般采取化学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防治病害的发生。但是,化学防治成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