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成为关注焦点。污泥产品林地利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增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污泥产品中所含重金属进入环境后引起的环境风险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利用连续5年污泥产品施用于林地后土壤和地下水中8种重金属监测数据,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详细分析了污泥产品泥质、污泥产品不同施用比例以及连续施肥等对土壤及地下水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来源与施用污泥产品的关系。而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林地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提出风险防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产品施用比例为10%和20%时产生的环境风险较低,而施肥比例为30%和40%时环境风险较大,不宜长期施肥,而且在本研究中不同深度土层及施肥环内和环外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经分析基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施肥比例为10%的林地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产生了累积,但Pi<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6.5≤p H<7.5);经土壤污染物累积模型预测后发现,施肥比例为10%的林地第11年时土壤重金属Zn、Cd含量将会超标,因此10年内施肥较为安全;通过重金属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并非全部来源于污泥产品,大气沉降、降水、土壤母质等因素也影响了土壤重金属含量。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变化规律不明显,Hg、Pb、As的含量变化较大。通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重金属对于成人的主要危害途径多样,而儿童的主要危害途径为口腔;As、Cr、Hg、Cu相较于其他4种重金属较易引起非致癌危害,而Cr、As、Cd为主要的致癌风险因子;林地的长期施肥并未对暴露人群产生非致癌危害或致癌风险,但综合危害指数在施肥后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长期施肥可能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成人相较于儿童综合危害指数较高,因此需时刻关注土壤中重金属暴露量。在林地施用污泥产品,既需要考虑施用污泥本身的性质、施用量和施用方式,也需要综合考察施肥林地本身环境容量,及时做好风险防控的监测及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