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祖细胞激酶HPK1对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特征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5年发病率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乳腺癌患者占全世界总数的近11%。且其发病趋势:发病率迅速上升,发病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据WHO的组织学分类方法,乳腺癌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大类。其中浸润性癌中以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最常见,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与小叶癌或小管癌相比,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且其异质性极大。IDC-NOS患者不仅疗效个体化差异明显,而且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IDC-NO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探索IDC-NOS相关基因及其标志物,用于早期发现、监测及预后判断,甚至作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造血祖细胞激酶(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kinase 1,HPK1),也称MAP4K1,基因ID:11184,位于:19q13.1-q13.4,是哺乳动物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Serine/threonine kinases,SLK)的一员,属于微管相关蛋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PK1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K1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HPK1的缺失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病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提示HPK1在一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HPK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目前未见相关报道,尤其在IDC-NOS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目前仍不明确。本课题初步尝试探讨HPK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通过从临床病例,到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三部分,层层递进,验证HPK1可能在IDC-NO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上诊疗IDC-NOS提供新的参考。首先,在临床IDC-NOS患者癌变组织中进行HPK1表达的筛查、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相关指标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其次,在实验室中对HPK1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通过慢病毒转染HPK1基因,构建HPK1稳定过表达株乳腺癌细胞系,并测定其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变化。最后,通过在裸鼠内皮下移植HPK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株,构建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探讨HPK1的表达在动物模型体内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检测HPK1在IDC-NO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PK1表达与预后相关指标、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明确HPK1在IDC-NOS中的研究意义。2.利用慢病毒载体感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筛选出HPK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比较HPK1基因稳定过表达的MCF-7和MDA-MB-231细胞组(MCF-7-HPK1和MDA-MB-231-HPK1)与未转染的细胞组(MCF-7,MCF-7-con,MDA-MB-231,MDA-MB-231-con)的生长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检测HPK1相关分子通路MAPK通路下游相关靶基因JNK、p53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明确HPK1基因对IDC-NOS相关细胞系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3.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HPK1表达调节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明确HPK1的表达在动物IDC-NOS移植瘤模型体内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主要内容:第一部分:HPK1在IDC-NOS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于我院标本库中筛选符合标准的IDC-NOS病例,收集相关的病例资料和对应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PK1蛋白在IDC-NOS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2.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 PCR)检测ER阳性IDC-NOS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PK1的表达差异。明确HPK1表达与肿瘤分期、经典指标(ER、PR及Her-2蛋白)、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生存分析和风险回归模型探讨HPK1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1.入选IDC-NOS患者148例,年龄29-78(52±0.3)岁,随访时间1-80(62±1)月。IDC-NOS组织中,HPK1的m RNA和蛋白阳性率均为36.5%(54/148),ER蛋白阳性率为67.6%(100/148);其中HPK1蛋白在ER阳性组中的阳性率为28%;HPK1蛋白与ER阳性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r=-0.254)。PR与Her-2蛋白在IDC-NOS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2%(64/148)和32.4%(48/148),与HPK1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2.在ER阴性组中HPK1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在ER阳性患者中,HPK1阳性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均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HPK1阳性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P<0.05)。RT-PCR显示IDC-NOS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PK1 m RNA水平无差异(P>0.05),而WB显示IDC-NOS的HPK1蛋白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第二部分:构建和筛选HPK1稳定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系,测定其相关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1.构建HPK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HPK1-puro,通过克隆菌落PCR,酶切以及DNA测序分析鉴定出阳性克隆。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p CDH-HPK1-puro、包装质粒p CMV-d R8.2 dvpr和p CMV-VSVG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获得慢病毒Lenti-con和Lenti-HPK1的扩增。筛选获得MCF-7-HPK1和MDA-MB-231-HPK1稳定过表达细胞株。2.MCF-7-HPK1和MDA-MB-231-HPK1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鉴定:利用RT-q 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中HPK1的表达情况。3.利用MTT实验检测HPK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4.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PK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PK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6.利用TUNEL实验检测HPK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7.利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PK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8.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PK1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蛋白(caspase3、PTEN、Ki-67、MMP9和Fbxw8)及MAPK信号通路中下游相关靶基因JNK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pCDH-HPK1-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慢病毒载体酶切产物为单一条带,大小为2500bp左右,与预期一致,测序结果与NCBI中HPK1参考序列一致,表明HPK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 CDH-HPK1-puro构建成功。2.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PK1表达情况,均提示在MDA-MB-231和MCF-7细胞系过表达组的HPK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PK1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HPK1的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中HPK1蛋白表达明显上升,提示稳定过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3.MTT实验结果显示在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HPK1基因的过表达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P均<0.05)。4.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HPK1基因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可以使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HPK1基因过表达对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对MDA-MB-231细胞系周期的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PK1基因过表达可以使S期和G2期MCF-7细胞的数量极显著下降(P<0.001),表明HPK1基因可以使细胞株MCF-7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6.TUNEL实验结果显示HPK1基因过表达可明显促进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7.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PK1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MDA-MB-231和MCF-7两株乳腺癌细胞系侵袭能力,P值均<0.05。划痕实验的P值分别为0.0018,0.0306;Transwell实验的P值分别为0.0023,0.0102。8.HPK1转染前后对比,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ER、Caspase3、Ki-67、PTEN及MMP9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乳腺细胞系MDA-MB-231中,Caspase3、Ki-67、PTEN、Fbxw8及MMP9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证实上调HPK1可影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浸润转移。转染HPK1前后对比: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上调HPK1表达可显著增加MAPK通路相关重要信号因子JNK及P53的蛋白表达,而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上调HPK1表达仅促进了JNK蛋白的表达。第三部分:HPK1过表达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通过在裸鼠腹部乳腺脂肪垫左下象限内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构建裸鼠抑制肿瘤模型,根据皮下接种细胞种类分成6组,依次为MDA-MB-231组、MDA-MB-231-con组、MDA-MB-231-HPK1组、MCF-7组、MCF-7-con组、MCF-7-HPK1组,每组15只,每只接种107个/200μl,至接种第28天每组随机选取5只处死,解剖出移植瘤,测量移植瘤大小及重量,剩余每组10只继续实验,用于生存率分析。2.检测HPK1表达调节对乳腺癌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按时测量HPK1不同表达组裸鼠瘤体肿瘤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测定HPK1不同表达组移植瘤裸鼠生存率。4.免疫组化检测HPK1及MAPK-p53-JNK经典通路中下游相关靶基因p53和JNK的蛋白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均构建成功。2.移植裸鼠模型结果提示HPK1表达上调后MCF-7及MDA-MB-231细胞的成瘤体积、重量均较空白组、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上调HPK1表达可抑制裸鼠瘤体的生长。3.上调HPK1表达可提高移植瘤裸鼠的生存率。实验结束时:MDA-MB-231组中,HPK1过表达组生存率(66%)明显高于空白组(35.049%)和对照组(35.294%)。MCF-7组中,HPK1过表达组生存率(71.296%)明显高于空白组(30.720%)和对照组(33.083%)。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MCF-7组中及MDA-MB-231组中,HPK1表达上调,JNK和P53表达均随之上调,呈正相关趋势。结论:1.在临床IDC-NOS病例中发现,HPK1基因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IDC-NOS组织,而在IDC-NOS组织中的表达量与阳性ER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正相关,HPK1可能与IDC-NO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在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HPK1的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上调HPK1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上调HPK1表达可导致MCF-7细胞阻断在G1期。3.在动物体内实验中HPK1表达上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体内成瘤能力,提高裸鼠生存率。体内实验证实HPK1在乳腺癌中发挥抑癌效应。HPK1对乳腺癌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MAPK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JNK和p53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回顾了改性剂含量检测方法的发展,将改性剂含量检测方法进行分类,论述了改性荆掺量检测的意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及原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
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与网络等因素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可能。手机漫画在十几年的跳跃式发展后,其不再是简单的将漫画“适应屏幕调整”的产物,而是颠覆了传统的
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药田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为害。如何有效地防治药田地下害虫,是保证药用植物植株生长健壮,提高产量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生
谈天说地,说东道西,不再是正儿八经的播报体;侃侃大山,唠唠家常,不再是重大新闻事件的聚焦场。知识性、眼务性、趣味性,社会新闻唱起了主角;小巷深处、街道两旁,贴近报道百姓生活──
研究背景维生素B6(Vit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以及各自的磷酸盐形式,其中磷酸吡哆醛(PLP)是VitB6在体内存在的生物活性形式,作为多种关键酶的辅因子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增多,长裸眼、大温差、多套压力系统并存井给固井安全施工及质量保障带来严峻挑战,固井中易出现的超缓凝、固井质量差等问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物竞天择,已经进化出了能够适应生存环境躲避天敌便于捕猎的各种特殊的身体器官表皮,比如荷叶的表面、壁虎的脚掌、鲨鱼的皮、树蛙的脚掌和蝾
利用网络营销进行品牌推广既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又能使企业随时了解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开发个性化产品。本文是在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凌云飞盘
法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事件,作为旅游胜地,卢浮宫迫切需要设计出紧急人员疏散计划。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大致了解了卢浮宫的人员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入口的人员流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