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无运动损伤的足底压力分布和步态特征,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运动损伤的足底压力分布和步态特征,有损伤组和无损伤组的对比分析,运动员足底压力和步态特征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北师范大学10-13级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年限超过5年的18岁以上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共计30人。对照组选择18岁以上在校非体育学院学生17人。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步态,用Footscan7 USB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足底压力,分别按是否是运动员和运动员是否有损伤进行分组。结果:1.篮球专项运动员与普通人在步态特征上有较大差异,步幅长和步速大于普通人,支撑相百分比和踝关节矢状面的运动范围小于普通人。2.无损伤篮球专项运动员与普通人在步态特征上差异明显,周期时间、步幅长、步速、步幅长/身高、步速/身高大于普通人,支撑相百分比小于普通人。3.损伤组运动员与无损伤组步态特征基本相同,支撑相百分比有所减少。4.篮球专项运动足底压力分布与普通人相比有较大差异,在跖骨处的峰值压力分布较为平均,在第2、第4、第5以及内侧足跟的压力数值上与普同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5.无损伤篮球专项运动员的足底压力分部特征是以第2跖骨最大,其次是足跟部,且内侧大于外测,然后是第1跖骨、大脚趾、第3跖骨和足中部,第4跖骨、第5跖骨、脚趾2-5依次递减。与普通人相比足底压力分布基本相同,在数值上第1跖骨、第3跖骨、足中部和足跟内侧存在明显差异,且总压力有所减小。6.损伤组篮球专项运动员与无损伤组篮球专项运动员相比足底压力分布规律有明显差异,第3跖骨和第2-5脚趾区域存在明显差异,第1跖骨和第2跖骨压力减小,第4跖骨和第5跖骨压力增大,足底压力峰值最高点出现在第4跖骨,与无损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从总体来看,损伤组足内侧足底压力峰值减小,外测峰值增大,重心轨迹外移。7.篮球专项运动员的支撑前期在整个支撑期所占比与普通人相比明显减小,第2-5跖骨着地开始时间存在明显差异。8.篮球专项运动员足底各区域的离地时间和冲量百分比与普通人基本相同。结论:综上所述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是运动损伤的高发人群,且损伤发生率有运动年限高度相关。篮球专项运动员与普通人在步态特征上有较大差异,且在篮球专项运动员中损伤运动员与无损伤运动员步态特征基本相同。从足底压力分布来看篮球专项运动员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同时损伤篮球运动员与无损伤运动之前也存在差异。与普通人相比篮球专项运动员支撑前期占比明显减少,损伤与无损伤运动员之间差异较小。外八字与运动损伤存在较大相关性,故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