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PVC基热塑性弹性体(PVC-TPE)。方法一,将丙烯酸酯单体、PVC(PVC-1300、PVC-2500)、增塑剂及改性剂通过原位熔融共混制备PVC-TPE;方法二,将PVC-1300树脂用1mol/L的NaOH溶液处理,首先制得轻度脱除HCl的PVC树脂(DPVC),再将DPVC与丙烯酸酯单体通过原位接枝共聚反应制备DPVC-TPE。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热分析仪、转矩流变仪对所制备的PVC-TPE和DPVC-TPE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加工流变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方法一主要考察了增塑剂用量、丙烯酸酯橡胶种类及用量、原位熔融共混加工工艺等对PVC-TPE力学性能与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剂(DOP)的用量是影响PVC-TPE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DOP用量的增加,制得的PVC-TPE回弹性增强,硬度与压缩永久变形率等减小,而且塑化变得更加容易,通过DMA数据分析可知,随着DOP用量的增大,PVC-TPE的Tg向低温区偏移。DOP的加入会使PVC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链段活动能力增加,从而影响PVC-TPE的各项性能。此外,丙烯酸酯单体的加入能有效地降低PVC熔体的粘度,使加工能耗降低,添加的丙烯酸酯橡胶的Tg越低,PVC-TPE的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越小。方法二主要考察了DPVC的制备工艺,DPVC与丙烯酸正丁酯(BA)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所选其它丙烯酸酯单体种类及单体用量对DPVC-TPE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1300用1mol/L的NaOH溶液在100℃下处理2h所得的DPVC树脂制备的TPE综合性能最佳;丙烯酸酯单体的加入可使制品的Tg向低温区偏移,力学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形变率等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回弹性增强;随着BA与DPVC反应温度的升高,DPVC-TPE的Tg向高温区偏移,储能模量逐渐增大,并且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本文还采用PVC(PVC-1300、PVC-2500)与NBR及部分增塑剂熔融共混制备PVC/NBR热塑性弹性体,并对所制备的PVC/NBR热塑性弹性体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NBR用量的增加,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变形率均下降,断裂伸长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平衡扭矩增大,塑化时间增加;增塑剂的迁移率与抽出率都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