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患冲突问题频现,技术赋能和网络舆情复杂化的现状下,涉医舆情的传播成为亟待关注的领域。本研究以涉医舆情中的主体互动机制为研究问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上海仁济医院赵晓菁事件”这一医患冲突案例入手,对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涉医舆情传播所形成的互动网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涉医舆情主体互动网络整体呈现出高连通性,低凝聚力,中心-边缘的结构特征。尽管涉医舆情互动网络中不存在垄断性的绝对控制者,但有着强影响力和明显情感倾向的关键意见领袖。媒体在传播中整体的信息控制力减弱,且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主流媒体仍是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其他媒体的竞争力大幅下降。网民则更多处于边缘的被影响地位。互动网络中存在因观点接近而聚集的小团体现象,但持有不同观点的中介因子在派系间的流动打破了舆情的“情绪回音壁”。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时代,舆情的主体互动机制发生了转变,主体的影响力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媒体为中心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了以当事人和大V意见领袖为中心的多元互动。多元互动带来了诸多助益,帮助相关部门监测潜显舆论的转变,帮助媒体推进议程和引导方向的推进,激发公众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共事件的互动之中。同时现存互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信息透明度不足阻碍着后续的互动,意见领袖的错误发声和平台的感性化误导互动的走向,回应不及时让互动陷入两两相争的僵局。医患、媒体、大V意见领袖和公众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研究在对个案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亦从实践角度提出未来应对涉医舆情的可行路径,以期在未来达成各方所期待的和谐医患的理想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