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古今医家对病机重视有加,虽因文释义,代有发展,但见仁见智,各家殊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整理阐发。病机的现代定义中医特色阙如,含义模糊,界限不清,内涵局限,指导临床的普适性不足,给理解、解释与应用带来困难。本文以中医“病机”概念诠释为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梳理嬗变”的比较学研究方法探讨其概念的发生与演变规律;应用“因名责实,昭彰义理”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病机构词进行解读;通过“探微索隐,正本清源”的文献学考察,对病机的含义进行考证,为科学诠释中医病机提供本底资料;应用诠释学研究方法“类纂约注,注证发微”,对病机概念进行诠解,揭示病机概念蕴藏的深层意蕴。旁征博引,提要钩玄,分析临证病机辨识要点,以期为临床攻克疑难病证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研究者认为,现代病机概念的提出可能受到现代生理病理学的影响。中医病机“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含义众多,内容包含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诸多内容,但又不囿于“因、位、性、势”四者,其地位更高,作用更大,应从全新的思路去理解把握。通过对病机概念的诠释,研究者认为,中医强调四诊合参,目的在于剖析病机;因为证候为表象,病机为根本,以故据证言病要紧扣病机,病证结合宜深入病机,治病求本必详审病机,如此方证相应才能切中病机。由于病机理论蕴含证机标本,反映气机升降,体现枢机开阖,故诊察神机得失可以判断生机有无。指出病机辨识当重视五要素,分为五层次,不同层次的病机辨识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与诊疗内涵,反映思维的不同层面,这是临床诊疗的细微之处,必须仔细体悟。因此提出辨证候病机以明标本;察气机升降以明虚实,观枢机开阖以明进退,诊神机得失以明顺逆;断生机有无以决生死的创新观点。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病机与辨证的关系及“治病求本”的实质,以确立并彰显中医病机理论之于临床的核心地位,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寻找突破口。提出中医辨证在于辨病机,治疗在于调气机、开枢机,目的在于启神机,焕生机的全新概念内涵。并通过对病机内涵的诠释,将中医诊疗思维提升至“机”的高度,揭示健康医学的本质在于顾护神机,把握生机,在科技引领下体现人文关怀,突显中医作为健康医学对“人体-生命”的关注,彰显中医学的地位与优势,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病机概念的诠释还需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使其内涵清晰完整,以便指导对中医概念乃至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解释及应用,这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