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加快形成,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也发展迅速,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为主骨架的新型客运枢纽快速涌现。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高铁枢纽站构成了复杂的换乘系统,纵观部分已投入使用的高铁枢纽站运营情况,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存在换乘设备数量配置不均衡、布局不科学、通行瓶颈等问题,造成旅客体验差、设备利用率低、投资浪费。如何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对于更好满足旅客换乘需求,节省设施投入成本,提高高铁枢纽站运营效率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高铁枢纽站内乘客个体的微观交通特性以及行人流的宏观交通特性,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对枢纽站换乘客流的分担率处于主导地位;然后梳理高铁枢纽中换乘系统的组织架构,重点分析高铁与城市轨道间换乘子系统中各服务设施间的协调关系;接着以西安高铁北站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分析旅客特征(比如,旅客携带行李、年龄、性别等)对换乘服务设施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各服务设施的通过能力模型;然后以旅客舒适度、经济性、设施通行能力均衡度为指标建立换乘系统最大效益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各服务设施最优数量配置方案;最后利用微观仿真软件Anylogic分别对现状设施方案和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实验,对比服务设施优化前后的效果,优化方案可以在保证较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减少设施的投放量,节约人力、资金投入,提高换乘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换乘旅客交通特性以及换乘系统的协调性,建立最大效益函数模型求解换乘设施配置的数量,以提高枢纽站换乘系统的运营效率,研究成果可为已投入运营需要改善提升或处于方案设计的高铁枢纽站提供换乘设施布置方案的理论依据,为枢纽站的管理运营方提供决策依据,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路网的不断延伸,一些桥梁工程不可避免的被修建在岩溶发育区域。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许多隐蔽性溶洞在工程前期地质勘查阶段未被发现,随着工程的进行,部分桥梁桩基出现下伏溶洞的情况。当溶洞顶板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时,会造成桩基失稳,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因此,对桥梁桩基下伏溶洞顶板进行承载特性分析意义重大。本文依托山西省牧童寺互通工程,采用现场勘察、理论分析、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多种手段对桥梁桩
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热门的发展方向,然而,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等相关技术的不完善制约了锂离子电池行业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在电池管理系统当中,准确估计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电池系统的建模和状态估计技术,对有效管理电池系统,保障电池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围绕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建模辨识
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数据正在爆炸式增长,与数字媒介有关的问题频现。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信息隐藏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数字多媒体安全问题的技术手段。现有的信息隐藏算法大多基于单载体实现,其信息隐藏容量和安全性性能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在海量可利用的数字多媒体环境下,基于多载体的信息隐藏算法可有效打破单载体信息隐藏嵌入容量较小和安全性过低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算法各方面的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多载体信息隐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电力电子器件以及冲击性负荷涌入电网,引发了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恶化给电网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对电能质量进行检测和识别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的前提。传统的电能质量检测方法存在扰动定位误差较大、受噪声影响大、单一算法检测不够全面等问题,普适性较差。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与识别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综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但钢筋锈蚀不但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承载力降低直至结构破坏的严重问题,还会造成维修加固费用的增加,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良材性,逐渐成为代替钢筋的新选择之一。但FRP为各向异性材料,FRP筋相较于普通钢筋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但其受剪性能较差。在地震往复荷载作用下FRP筋的抗拉强度会受到剪切破坏的影响。因此关于FRP筋混凝土梁柱
近年来由于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等因素,地下车库的出现成为解决停车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地下车库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有极大的健康隐患。为了探究地下车库中主要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本研究从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在西安市某酒店地下车库进行了CO和VOCs的现场测试,分析了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车流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
自动导航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因其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被应用于仓储业、港口码头以及一些危险特殊场合等。然而,在解决AGV小车充电问题方面,目前采用磁耦合谐振原理实现的无线充电技术会在金属表面产生涡流,使金属发热甚至引起火灾,并且高频磁场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鉴于此,本文将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
危化品运输车辆异常行为检测在智能交通管理、违章车辆排查、事故预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中道路监控场景中的车辆识别、车辆跟踪和异常行驶行为检测是研究的重点,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异常行为检测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监控视频为研究基础,围绕危化品运输车辆检测与识别、车辆跟踪、异常事件检测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深入分析基于Faster R-CNN模型
应变速率的增大通常会提高双相钢中铁素体和贝氏体之间的应变分配差异,引起应变局部化,从而影响应变硬化行为。因此,模拟管线钢在服役环境中经过不同应变速率塑性变形形成的微应变,研究预应变产生的应变硬化响应,从而控制管线钢应变速率,确定合理的变形范围,对于复杂地质环境管线钢的安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预应变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10-4s-1~10-1s-1)对X70双相钢铁素体硬化的影响。利用内
平面L形双坡房屋在我国野营房屋及民用房屋中应用较为广泛。随着轻型材料在房屋建筑中大量使用,非矩形平面的L形双坡轻型房屋对风雪作用较为敏感,风雪荷载往往也成为其控制荷载,但目前国内外相关荷载规范中尚无关于平面L形双坡屋面积雪分布系数的规定,也尚未见到针对平面L形双坡屋面风致雪漂移研究的相关报道。工程实践中往往只能参照相似房屋形体或经验进行设计,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对平面L形双坡屋面积雪分布规律及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