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发展至近代,以西藏1951年和平解放为转折点,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经历了历史传承、政策约束、文革十年和改革开放的影响。随后,这块“神秘的土壤”便开始渐渐被大家发掘,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内地艺术家也开始把描绘藏族题材作为抒发自己艺术理想的“沃土”,丰富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作者们的劳动成果认识了西藏、了解了西藏。西藏,作为一个圣城,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质——独特的文化符号(像寺庙、经幡、玛尼堆,转经桶等),独特的民族服装和精美的工艺饰品,独特的雪域风光,还有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等等;这些独具特色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的城市,它为艺术家开启了新的创作灵感,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较为鲜活的创作素材。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理清(2010-2015)年间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发展概况,分析、总结其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发现并归纳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宏观上把握该课题的发展趋势。论文内容的主要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发展的概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其追根溯源,二是总体发展脉络。第二部分是对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常见素材的分类,以及它们在相关创作当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章节,共分为三个小节的内容,主要是依据画家生长的地域和画家入藏的时间对其创作的作品采用了新的划分方式,即1.驻藏画家相关创作特点分析,2.本土画家相关创作特点分析,3.内地画家相关创作特点分析;主要分析和归纳了(2010-2015)年间驻藏画家、本土画家以及内地画家相关创作作品的特点。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时代精神和个体情怀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2010-2015)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体现出的新内涵。最后一部分是在前几部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2010-2015)年间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进一步的展望。论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藏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了解前人研究现状等,此方法贯穿该论文研究的始终,对论文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二、作品分析法:对相关创作作品艺术风格及特点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此方法,这也是该论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三、对比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相关作品进行相关比较,总结他们艺术创作的异同点,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四、艺术考察法:以文献研究作为理论指导,深入藏族地区进行艺术考察,争取搜集到一手的相关图文资料,为该课题的理论研究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综上,论文主要观点即,只有真正深入藏区去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增加相关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思、想,创作出的作品才算得上有感而发,作品才会真实感人;否则,徒有其表终不能被大家记住太久。希冀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还能有更为可喜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