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驱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与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以扩大波及体积,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聚驱后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仍较低、厚油层内部剩余油仍大量存在、纵向动用不均匀的问题,喇北北块二区于2006年开展“二三结合”试验,利用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加密井网,对厚油层选择性射孔并水驱挖潜,试验结束后补开目的层剩余层段并转注聚。但是由于注采不均衡、注入体系粘度低,导致区块注入压力上升慢,聚合物波及体积小,部分注入井单层突进,产液浓度上升较快,含水下降幅度较小。本文开展岩心驱替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不同注聚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注入速度和注聚参数,并比较分步射孔后注聚与直接注聚开发效果,结果如下:通过开展并联岩心实验,比较不同分子量、不同注入浓度条件下,直接注聚和“二三结合”试验后岩心各层分流率变化特点、提高采收率幅度差异,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分子量2500万、梯次降浓段塞开发效果最好;与直接注聚相比分步射孔后注聚方案开发效果较好,最终采收率提高了1.28%。通过开展三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不同阶段、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的动用状况,地层压力状况、采油速度和提高采收率幅度,注入速度为0.16-0.2-0.18PV/a的方案三开发效果最好,采收率达到64.10%。通过数值模拟,对合理注聚参数、合理段塞组合方式以及合理注入速度优选,确定最优聚驱方案为:0.2PV保护段塞(2500万分子量、1800mg/L)注入速度0.16PV/a+0.3PV聚驱段塞(2500万分子量、1400mg/L)注入速度0.20PV/a+0.5PV降浓段塞(2500万分子量、1200mg/L)注入速度0.18PV/a;对最优聚驱方案进行了开发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为57.89%;对聚驱调整方案进行了开发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为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