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rimary hemifacial spasm,pHFS)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后颅窝解剖形态特点对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MVD治疗的131例p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临床资料完整患者76例纳入本研究。利用磁共振图像测量患者后颅窝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长高比,长宽比和宽高比,采用椭球体近似法计算后颅窝容积。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侧别、病程、手术体位、责任血管、压迫程度、后颅窝容积、后颅窝解剖形态参数对术后并发症、疗效和复发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平均年龄48.5±9.3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1.7。面神经无明显压迫者10例,有血管压迫者66例。其中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24例,小脑后下动脉23例,基底动脉/椎动脉9例。所有患者经MVD治疗,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1.8%。并发症分别为脑脊液漏2例(2.6%),伤口愈合不良1例(1.3%),迟发性面瘫1例(1.3%),面瘫及听力下降1例(1.3%),4例(5.2%)听力部分/完全损害,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经门诊或电话随访24.0±8.3月,治疗有效率达81.6%。患者年龄、性别、患病侧别、病程、手术体位、责任血管对手术并发症、疗效和复发均无影响。后颅窝高度(p=0.006)、长高比(p=0.03)、宽高比(p=0.005)及责任血管不明确、面神经受压程度轻(p=0.002)与术后疗效不佳显著相关,无效组与显效组相比具有更扁平的后颅窝。结论:MVD手术治疗pHFS疗效确切,术后有效率达81.6%。相对扁平的后颅窝、责任血管不明确、面神经受压程度轻提示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