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软件编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是采用以砖混结构为主体,适当设置部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联合抗侧力结构体系,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的大部分材料是砌体,因而保持了砌体结构的许多长处。而钢筋混凝土墙抗震能力较强,从而使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提高。但是因为超高超层,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对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中,在综合理解应用前人相关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同时,采用空间协同分析力学模型,编制了相关的应用程序,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在各种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程序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在非线性静力分析(Push—over)中,综合阐述了Push—over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不同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改进了直接基于位移的目标位移确定方法,编制了相关的应用程序。通过采用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中相同算例的计算分析比较,论证了Push—over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同时本文还对采用VC++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编制的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MRCSA1.0的编制过程及其使用方法做了说明
其他文献
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往往同时承受压、弯、剪、扭中的一种或几种荷载,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受扭作用的问题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于箱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及地下建筑物不断增多,其抗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滨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当结构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时,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随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混凝土双向板的应用跨度日益增大,预测板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对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非饱和膨胀土的结构特征与结构强度研究”(批准号:40374047)为依托,以广西宁明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应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桩基础从沿海到内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桩、土与上部结构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建立铅芯橡胶支座考虑小应变特性的剪切弹塑性恢复力模型;(2)研究建立橡胶支座的拉伸弹塑性模型;(3)进行橡胶支座力学性能静力试验研究,验证所提出
在诸种灾害中,火灾是最危险、最常见、最具有毁灭性的一种。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建筑物高层化、大规模化及用途的复合化,火灾发生因素随之增加,火灾规模也日趋扩大。钢结构作为
由于冷弯薄壁型钢具有质“轻”而受力状况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低层住宅和别墅,并形成了工业化生产。随着轻钢住宅的迅速发展,冷弯薄壁型钢桁架作为住宅的屋面
大中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箱型截面,由于箱梁薄壁效应的经典算法较为复杂,同时一般在设计计算中采用的平面杆系计算软件不能考虑薄壁效应,故这样的计算结果无法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