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力。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和“市场失灵”理论下,各国通过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主流,并以多种方式对创新活动进行政府干预,以创新为焦点的全球竞争正演化为各国科技政策的博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不断出台和调整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目前,我国创新人力和资本投入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创新产出规模日益扩大,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在知识生产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动力转换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利用财税政策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扩大创新产品产业化生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遵循“理论分析-现实分析-实证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总体思路,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理论分析、现实分析和实证分析三方面入手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力图用现实对理论加以检验,探索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并针对现存问题试图提出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的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激励效应,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分析包括基本内涵、动因分析及效应分析,首先对技术创新和财税激励政策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根据创新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同时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投资效应、溢出效应内在化、门槛效应和消费效应。现实分析包括现行政策分析和成效分析,首先根据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产业化生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点阐述适用的财税政策,其次分析现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政策,最后从三个阶段用R&D经费投入、三项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激励政策成效进行分析,并和美国、韩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实证分析包含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创新全过程的分析,选取我国2011年-2016年省域层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使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我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问题发现部分根据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分析,提出科技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不同阶段合理使用适度财税政策,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对财税政策影响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的门槛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在不同阶段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有政策,但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层面,对于企业微观主体行为的思考和分析相对欠缺,是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补充。